在日本,人們對幼兒教育的作用有著深刻的認識。二戰後,日本文部省就發布了‹‹保育綱要>>。1954年到1972年,又兩次提出《幼兒教育振興計劃》。社會及教育部門大都對幼兒教育給予極大的重視,把它作為教育體系中重要的部分來抓。由於兒童成長髮育過程的環境對於其身心健康的培養至關重要,在日本,幼兒教育中的基礎設施建設也深受人們的重視。
眾所周知,兒童成長髮育階段遊戲是他們學習的重要方式,遊戲過程中形成的思維意識對今後世界觀的形成作用不容小覷。兒時的遊戲對於兒童成長的重要作用不僅體現在體能方面,更表現為感性的認知、心靈豐富性、對美的意識形成等諸多無形方面。這些方面對於兒童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影響。
雖然兒童的遊戲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和地點,但有效的兒童遊戲空間能激發兒童的遊意願,吸引兒童開展遊戲活動,
打造兒童室外遊戲空間時應從兒童的視角和感受出發。由於日本的幼兒教育從60年代起就高速發展,日本在兒童戶外遊戲空間的創造上也相對有了更加豐富的經驗,也創造出了許許多多值得借鑒的兒童戶外遊戲空間,因此在如何打造更適應幼兒身心的兒童遊戲空間,或許我們可以看看日本的兒童室外遊戲空間。
1.風之谷幼兒園
在距離東京40分鐘車程的地方有這樣一所幼兒園,坐擁了2000平方米的山野和田園,這所幼兒園就是風之谷幼兒園。純木質建造的明亮教室,180度敞開的天窗式屋頂,能輕鬆地看見戶外的景觀。
幼兒園戶外種了幾十種樹木,果子成熟的季節,孩子們可以跟著老師去摘各種果子。每個班級都有農耕試驗田,各種孩子們可以自由奔跑的天然草坪廣場。
戶外除了植物,還有一頭咩咩叫的綿羊和安靜吃草的兔子,三歲的孩子要負責每天喂羊,四歲大的孩子要負責收集羊毛,五歲的孩子則需要用手機的毛線做小書包和小毛衣。而吃草的兔子也是老師,小朋友需要每天輪流餵養、鋤糞、洗澡。
戶外的各種小山坡上坡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腳力,俯沖下坡則可以讓孩子們體驗風吹在耳邊的速度感,在這所風之谷幼兒園中,孩子們的各種遊戲需求在美好自然的環境中得到滿足,孩子們或許會摔跤、滑倒,或者被樹枝剮蹭,但是這一切也為在戶外活動的孩子們提供了多樣的生活體驗,給孩子們帶去極大的樂趣,身心都在這樣的環境中得到促進。
2.日本茨城縣幼兒園
茨城縣幼兒園位於一片稻田的所包圍的地塊中,設計團隊以風力為概念,設計了一所幼兒園。整座幼兒園圍繞了一個中堂庭院布置。
單層的木結構建築圍繞著低矮的屋簷布置,圍合了成了一個半室外的空間,並作為公共休閒區域。建築內的各個功能區通過木走廊連接,走廊上通高的落地玻璃窗也保證了室內的自然光照,而室內的孩子可以輕易看到戶外的綠意,也能輕易地到達戶外,這樣有助於孩子們走出教室,去戶外活動。
實木鋪設的小徑不規則地分布在中央庭院之中,真實的材料讓孩子們可以擁有更接近真實自然的體驗,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能夠更懂得和自然和諧共處的道理。這對於城市自然環境有限的情況下,是一種值得參考的解決方式。
3.KM幼兒園
KM幼兒園位於日本大阪,原址是一所廢棄的幼兒園,設計師主要解決的問題之一是由於場地有限導致的孩子們缺乏鍛煉的問題。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設計師想創造一個流動的環境,從而自然地引發孩子們去活動自己的身體,從這個想法出發,設計師創造了一個坡道把建築和遊戲場融為一體,從屋頂可以逐漸到達遊戲場。這樣可以輕易地推動孩子們向上運動。此外,還有一個樓梯可以快速通到樓下的遊戲場,從而完成追逐和運動的循環。
在場地有限的情況下,利用上層的空間,為孩子們創造更多的遊戲空間,這也是當下許多城市中的幼兒園解決用地不足的問題時常用到的方式。
4.MRN托兒所
MRN托兒所位於日本宮崎縣都城市,坐落在霧島連山的山腳下綿延的田園風光中,是一個重建項目。
從二樓通往庭院的通道能以前所未有的距離觸碰到庭院中的大樹。
幼兒園的庭院中廣泛使用到了日常能接觸到的材料——宮崎縣產的杉木和柏木,即使是材料也注重和當地的連接。
庭院設有起伏的草坡,通過樓梯直接可以到達,空地上也能直接爬上山坡。
庭院還設有小池塘,池塘邊的碎石子看著似乎很危險,但模擬出了自然中溪流的狀態,在最大程度地為孩子們創造更接近自然的狀態,容許這種危險存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孩子們認識危險。
兒童是國家的未來,大陸在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是否也應當未雨綢繆,認真思考並反思兒童培育環境的塑造和改善,並根據大陸國情,借鑒日本的經驗,有選擇性地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