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作為室內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家具在軟裝陳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家具貫穿著人們生活的時間和空間,從一塊石頭、一段樹樁等原始的坐具到高雅舒適的沙發都充分展現了人類的智慧與社會文明。家具是人告別動物生活習性的重要手段和條件在特定環境中滿足人們的生理及精神需求。
家具在室內軟裝陳設中的意義
在中國,對中國傳統室內家具與陳設文化的形成與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的就是儒家和道家思想,其中典章制度和禮制文化是中國傳統室內家具與陳設思想發展的核心。在儒家經典著作《周禮》、《尚書》中,已經有關家具和陳設的使用規定,並形成了一套嚴格的禮儀制度。家具是等級的一部分,等級最高的是交椅,其次是圈椅、扶手椅、靠背椅,坐凳的等級最低,體現了儒家「禮」、「仁」的哲學思想和文化意義。家具造型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倫理觀念和道德風尚,中國傳統家具中的八仙桌分尊、卑、長、幼坐序,還有正襟危坐的太師椅等,都從不同方面規範著人們的行為舉止,成為特定政治等級和經濟狀況的物化表征。相比中國傳統的人本主義文化,西方古典家具與陳設的題材多為宗教、歷史、寓言故事等,有著濃厚的神本主義文化淵源。同時,家具反映了不同時期不同民族人們的審美觀念與文化訴求。例如,北京民居的室內家具文化就反映了道家哲學。在廳堂這些禮儀性的場所,家具對稱布置,屏壁前依次是條案、方桌、扶手椅,兩旁分設椅子,中軸對稱,主從分明,均衡嚴謹,營造了莊重、肅穆的氛圍。然而,在臥室、書房這些居住性的場所,家具可以根據需要進行非對稱、隨意自然的布置。這種虛實相生、規矩中富有變化的家具形式體現了道家追求自然、天人合一的文化意義。又如北歐家具的乾淨大氣,義大利現代家具的時尚新穎,美國家具的粗獷張揚和非洲部落家具的原始野趣等都充分展現了各自不同的文化需求。家具還承載了不同的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如中國東北農村特有的炕桌,用彩繪圖案訴說宗教故事和歷史傳說的藏式家具,日本和式家具的席地而坐,歐洲中世紀家具為宗教服務的碩大、威嚴,都可見信仰與風俗在家具形態、裝飾上的表現,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然而,現代家具與陳設體現了新的文化訴求,更為強調的是功能裝飾性,環保意識與綠色生態理念。
室內家具與陳設改善著人們的生活環境,營造著美的氛圍,在室內空間設計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因此學習研究家具與陳設的美學藝術,對更好地設計室內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家具美學有如下特性:第一,家具美學是實用性與審美性的統一。家具先要滿足使用功能,適應環境需要,離開了具體的用途就失去了家具最基本的價值,所以家具設計的美學藝術是實用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統一。第二,家具美學是技術性與藝術性的統一。家具的功能性決定了家具的技術與藝術構成,從技術上看,家具由不同材料通過一定的結構和構造,配合工藝技能的加工才得以做到;從藝術上看,家具的造型需要美的旋律,不同的色彩、肌理、形狀、裝飾等塑造了家具的美學藝術。第三,家具美學是傳統性與時尚性的統一。經過數千年的發展,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國家和地區都形成了豐富多樣而又別具一格的傳統風格家具。工業革命以後,在各種現代設計思想的碰撞中,又產生了許多美輪美奐的現代風格家具。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來,個性化與多樣化的需求使家具成為了一種時尚的設計,例如新中式家具的開發設計正是傳統文化的時尚化、現代化,可見傳統性與時尚性的相互交匯與促進。
系統的梳理家具的起源發展及風格,製作工藝,陳設擺放可以最大程度的讓我們明晰在軟裝設計搭配中,怎樣選擇家具,以及對家居風格的把控和創新嘗試,具有重要意義。
家具的風格
一 形成家具風格的原因
當先民對狩獵的動物進行加工處理時,在地上加工既不乾淨又不方便,於是找一塊較平整的石塊,在上面收拾食物,這自然地啟發了先民用木料製作桌、案的實踐;勞力累了需要休息,坐在地上時間長了,轉而坐在石頭上或倒臥的樹幹上,這自然地啟發了先民用木料製作凳椅;先民最初在毛草、枝葉、獸皮上面睡覺,後來學會將蘆葦編制加工成席。這就是家具的起源。
家具的風格樣式取決於地理條件、氣候條件、資源條件、生產力水平、民風民俗等諸多因素影響。同時,民族遷徙的歷史性對家具風格的形成也具有重大影響。家具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隨著生產工具的改進而改進,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隨著人類審美意識的變化而變化。家具的發展由無到有,由簡單到複雜,由結構不合理到科學合理,由低級到高級,由種類少到種類多,由實用性到兼有審美性,是一個漫長髮展的過程。家具具有時代性、地方性、民族性、藝術性。它是時代的產物,隨時代的發展而發展;它是人類生活水平的一把尺子,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提高;它是人類美學意識的一面鏡子,從中能看出人類美學意識的發展變化。
二 東西方家具的風格流派
以中國文化為母文化的東方,中式對東方文化藝術人文等方面影響深遠。而大陸家具發展分為兩個大的歷史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席地而坐矮型家具時期,這個時期歷史很長,從新石器時期開始,直到宋代才算結束。第二個時期是垂足而坐高型家具時期,自魏晉南北朝開始,直到宋代才算取得統治地位。因此,中式家具經歷了兩大時期,七個階段的發展歷程與變革:
第一階段——夏、商、周:中國早期家具的雛形階段,開始第一個家具命名為「榻」;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比較低矮的家具誕生;第二階段——春秋、戰國及兩漢:比較低矮的家具誕生;第四階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盛典時期,高矮形家具並存發展;第五階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較多、繁雜;第六階段——明:中國家具的鼎盛時期(因工具、工藝、材質的發展與成熟);第七階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國家具的最具影響力的代表。
第一時期席地而坐的家具
第一時期臥榻家具
第二時期高坐家具
在西方,歐式家具分為兩大派系:一種是義大利、法國、西班牙、德國為代表的歐洲古典家具,是17世紀-18世紀跟隨義大利文藝復興發展起來的一種風格,蔓延到整個歐洲,其風格特點是極具宮廷特色,其中最著名的巴洛克風格造型繁復,色彩強烈,裝飾性炫耀性都很強,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橢圓形空間,追求華麗,炫耀,誇張,金碧輝煌的視覺感受,而另一種洛可可更甚,可理解為極端的巴洛克風格,線條更婉轉,有點女性主義格調,同時也更家誇張,華麗,花哨,重視裝飾性勝過於實用性;這里美式家具不單獨列出來講,美國曾是英屬殖民地,美式文化的根源也主要是歐羅巴文化,雖然在200多年里美式家具融入了當地印第安文化特色,但多元文化的北美對美式家具風格的影響並不深刻,這里也籠統的歸類在歐式家具風格里。
巴洛克風格家具
洛可可風格家具,造型更加優雅,纖細,工藝更加精致
另外一派歐式風格的家具派系就是:以北歐丹麥為代表的現代功能主義風格家具,源於釋放現代繁復生活的啟發,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北歐風格家具。北歐風格家具與歐式古典家具恰好相反,它的簡約一直深受推崇極簡生活人士的喜愛,造型流暢簡練,家具最大的特點就是功能性大於裝飾性。
三 其他地區家具風格
1 阿拉伯風格
阿拉伯地處非歐交界,這複雜的地理位置,加上歐洲文化藝術的影響,並綜合其豐富的圖案想像力漸漸地形成了極具民族特色的阿拉伯風格。阿拉伯風格家具通常由樹枝和樹葉交織或彎曲成卷軸形,或由仿照自然結構中華美的線條組成。人物形象在西方的阿拉伯風格圖案中是整體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阿拉伯風格家具的另一大特點就是,顏色豐富,色調柔和而濃鬱。
2 東南亞風格
東南亞地處中亞,風格造型受到中式,歐式及阿拉伯地區的文化影響,同時由於地處熱帶地區,東南亞家具的設計往往拋棄了複雜的裝飾、線條,而代之以簡單、整潔的設計,為家具營造清涼、舒適的感覺。家具特點主要是以其來自熱帶雨林的自然之美和濃鬱的民族特色風靡世界。它廣泛地運用木材和其他的天然原材料,如藤條、竹子、石材、青銅和黃銅,局部採用一些金色的壁紙、絲綢質感的布料,使整個家居生活都充滿了來自原始自然的純樸之風。部分東南亞家具都採用兩種以上不同材料混合編制而成。藤條與木片、藤條與竹條、柚木與草編、柚木與不銹鋼,各種編制手法和精心雕刻的混合運用,令家具作品變成了一件手工藝術品。色彩方面,大多以深棕色、黑色等深色系為主,令人感覺沉穩大氣。
3 非洲風格
在非洲大陸,室內設計比較突出的是非洲唯一的發達國家南非,在非洲內陸地區,其他的一些黑人國家他,其實還是非常原始,還沒有辦法達到去對室內進行設計的狀態。因此,以南非的室內風格為代表的非洲風格,在室內裝飾一些非常有特色代表非洲部落文明和自然拙樸的裝飾品,色彩非常鮮艷、圖案也是比較原始。同時,南非國家有將近200年的殖民史,這和美式家居風格的發展史類似,因此,南非室內風格在家具上兼具歐式晚期風格及非洲土著民族風格。
感謝閱讀,歡迎持續關注軟裝設計之家具篇下一節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