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兒童的發展維度出發
在戶外遊樂場所中,父母很關注孩子的身心發展,比如在戶外玩耍過程中是否會感到快樂、是否可以促進身體成長?作為設計師,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探究戶外遊樂場是如何幫助和引導孩子身心發展的。
運動發展
由於孩子的年齡不斷增長,在某個階段會逐步提升自己身體的協調能力。遊樂場所提供的玩耍設施,可以幫助孩子得到有效鍛煉,如跳、爬、滑、踩、攀、鑽、躲、蹬等動作,可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提升兒童身體的敏捷度和大腦反應能力。
認知發展
在生活中,兒童積累經驗的過程也是在頭腦中建立想像的過程,作為設計師,需要進一步激發孩子的想像力,並提高孩子的口頭表達能力。引導孩子獨立完成一件事情,孩子會獲得成就感,進而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兒童感覺統合訓練 作者:李娟
社交發展
在孩子們一起玩耍的過程中,通過合作、團結、互動,能促進彼此的成長,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
自然教育
社會迅速發展,孩子缺少與自然接觸的機會,帶孩子到戶外親自體驗豐富的植物色彩、聲音和氣味等感官刺激,提高兒童大腦對環境的認知和應變能力。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到,提高孩子的感覺統合系統,對孩子身心發展起到很大幫助。
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1.關注弱勢人群
建設兒童友好型城市,也應當關注弱勢人群。從孩子的角度看問題,每一位兒童的運動發展能力各不相同,優先關注兒童某一部分弱勢人群,提供弱勢人群與健全兒童相應的遊樂玩耍空間,讓他們可以快樂地共同玩耍,從而更好地為弱勢人群兒童提供幫助與服務。
2.過度的依賴性
研究表明,兒童對汽車的過度依賴,使兒童的獨立活動性正在逐年減弱,相反,兒童的依賴性在逐年增加。作為父母都會擔心孩子出行的安全問題,公共空間的危險等問題,這個可以理解。
兒童設計大數據
作為設計師,我們可以考慮從公共空間、交通、社區、學校、街道和社會交往等方面規劃兒童新路線,比如確保兒童與學校的可達性,規劃兒童的日常出行路線,設計兒童的自行車道,好玩的回家路程,增加道路減速帶和減速標牌等。
針對性地進行兒童場地設計
1.設計師會根據兒童的年齡大小、需求以及兒童場地的類型與功能,合理性地設計空間形態分布。
2.以兒童的原則來設計
符合人性化設計的場地,不僅受大人喜歡,也受兒童歡迎。什麼是好的人性化設計呢?
①親近泥土、植物與水,將人與自然相互結合,大自然能夠提供給人類相對舒適的環境,而不是空無一物的灰色混凝土。
②保證戶外遊樂場地的乾淨、衛生與安全是戶外遊樂管理的基本準則。
參與性景觀:張唐景觀實踐手記
參與性景觀:張唐景觀實踐手記
③設計接近生活題材的場地,如可種植的小菜園,讓孩子參與到園藝活動中,他們會發現不一樣的精彩和體驗。
④在戶外遊樂場所周邊增加可供休息和遮陰的座椅,讓孩子玩累了就休息,休息後繼續玩。
⑤器具與色彩需多變有趣。在單調的遊樂空間長時間玩耍會讓孩子覺得枯燥乏味,千篇一律的設施,會扼殺兒童的創造力,脫離自然,如下面幾張圖片:
塑膠製造的兒童遊樂設施。
昂貴的遊樂場,充斥著死板、僵硬與笨重的器材。
⑥在兒童遊樂設備的材料選擇上,最基本的設計原則是需要給孩子一個安全、健康與歡樂的環境。應該選擇無毒化、緩沖性、耐腐蝕等安全性較高的材料。
色彩不可太花哨混雜,需通過社區景觀統一考慮,重視色彩搭配,既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能力,也可以打造簡單素雅的出彩景觀。
冷暖色調
純暖色調
純冷色調
單色調
3.戶外遊樂空間布局設計
①在兒童遊樂空間設計中,突破狹小且單元化的空間環境,充分考慮到兒童空間的功能性、合理性與有序性的組織結構。
②在空間形態上,兒童往往較傾向於空間的垂直與水平的變化,同時,物體形態越簡單,越容易被兒童感知,因此,設計物體形態與空間形態要盡量接近兒童的心理感知能力。
4.親子之間的互動設計
父母與孩子一起玩耍,可營造安心與溫暖的環境,促進情感交流和提高親密度。 蕩秋千、吊繩、轉轉盤等設施,都有利於孩子和父母產生互動關係。
5.安全與風險關係
在千千萬萬種兒童遊樂設計中,孩子的安全是設計的首要原則。為孩子量身定做柔軟的鋪裝材料,確保植物無毒、無刺,遊樂設施的每一種器材都要定期檢查,確保安全的情況下再開放給公眾使用。在玩耍過程中應當把風險降到最低,同時教導孩子在允許的範圍內進行冒險。
讓兒童重新被重視與關愛
過去,大多數的空間規劃和設計中,一直忽略了兒童同樣也是社會環境的使用者,他們把兒童看成是簡單化,無概念化的意念。但事實並非如此,兒童在新的社會環境中也反映出了生活、文化、年齡、種族、安全和喜好等差異。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一直向著美好未來邁進,目前正有一批先行城市開始關注和重視兒童的需求,如深圳、成都、長沙、北京、上海等城市,希望有一天,兒童友好型城市能在中國遍地開花,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和有趣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