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貝貝 上海報導
皇朝家居控股有限公司(01198.HK,以下簡稱「皇朝家居」)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公司虧損雖有所收窄,但歸屬母公司淨虧損仍高達8327.90萬港元,未恢復至疫情前的盈利水平。值得注意的是,在家居行業增長放緩的大環境中,皇朝家居近年加速自身轉型,業務範圍已拓展至房地產、金融等領域。市場分析人士指出,皇朝家居應「考慮管道布局的平衡與多元化發展」。
負債率升至5年新高
公開資料顯示,皇朝家居原名「皇朝家俬」,成立於1994年,於2002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是第一家在港上市的內地家居企業,2020年8月更名為「皇朝家居」。據《中國房地產報》報導,在其巔峰時期,龐大的產業鏈覆蓋全國400多個城市和地區,擁有當時業界最多的2000多家品牌專賣店。
不過,由於近年傳統家居企業面臨增長壓力,這家曾經的行業龍頭也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過去幾年,皇朝家居整體呈緩慢增長態勢。2017年-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約為4687萬港元、5364萬港元、6297萬港元。2020年,皇朝家居歸母淨利潤為7.14億港元。但年報坦言,溢利大幅增加乃由於該集團於2020年財政年度確認土地收回稅前收益淨額10.63億港元。
9月1日,皇朝家居發布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中報顯示,皇朝家居上半年主業繼續遭遇「滑鐵盧」,表現不盡如人意。
據中報數據,今年上半年,皇朝家居做到營業收入4.42億港元,同比增長100.54%。其中,出售貨品收入為皇朝家居的主要收入來源,做到收入4.30億港元(去年同期為2.15億港元);同期,「本集團的酒店業務已逐步好轉」,來自酒店業務的收入為1268.8萬港元(上半年同期為573.9萬港元)。此外,還有來自銀行及其他利息收入、銷售廢品、租金收入、政府補助等的其他收入及收益,共計463.96億港元。
營收大幅增長之下,皇朝家居股東應占虧損收窄:上半年,公司歸屬母公司淨虧損8327.90萬港元,虧損同比減少36.57%,但仍未恢復至疫情前的盈利水平。據2019年中報,2019年1-6月,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265.7萬元。
期內,皇朝家居的毛利率由毛損率5%提升至毛利率15.2%。皇朝家居在中報中強調,「本集團家私業務的毛利率已反彈至正常水平。」對比2020年,受疫情衝擊及促銷影響,皇朝家居整體毛利率出現下跌,從2019年31%降至2020年的11%。
負債情況方面,今年上半年,皇朝家居流動負債總額由11.5億港元增長17%至13.5億港元,非流動負債總額由6.66億港元126%增至15.06億港元,負債率達52.33%,為2017年中期至今最高水平。
中報解釋說,今年上半年,公司與控股股東科學城集團進行多方面的深度合作,探索在不同領域上的潛在投資機會,包括地產發展項目及其他商業領域,「因此,財務開支也有所上升」。同時,截至6月30日,公司流動資產淨值為9.06億港元(2020年,流動資產淨值11.6億港元),流動資產淨值減少主要由於向聯營公司註資。
「押註」房地產
2021年中報指出,皇朝家居將「繼續深耕家具及其家居產品市場」。除特許經營業務的方式外,公司將致力向商業客戶承接更多家具項目,並透過當地的分銷商參與當地的地產項目,向潛在業主出售其產品。
對於家居主業的未來前景,皇朝家居此前曾向媒體強調,「大家居永遠是皇朝家居的主打業務」,但《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正如官網所言,稱「集團一直積極物色機遇為其資本增值」。近年,皇朝家居在主業之外進行了更多新領域的拓展,其中於地產業務方面的動作尤為突出。
官網透露,2020年11月,集團與港龍中國地產旗下全資附屬公司成立合資公司,並以人民幣38.3億元投得石灘土地,土地總面積達19.6萬平方米,為當地2020年成交額最高的土地交易。彼時,皇朝家居主席謝錦鵬稱,「成立合資企業競投相關土地,是活化本集團土地資源計劃的一部分」。據官網資料,合資公司已在廣州增城區設立售樓中心,預期在今年下半年完成,目標是2021年第三季預售樓花;該住宅建築項目的第一期預期於2022年第一季度竣工。
值得一提的是,按照地塊總價以及皇朝家居的持比股份(40%),其實際需要支付的土地價值約為15.32億元,此次拿「地王」的金額代價超過2020年公司收入。
事實上,皇朝家居轉戰房地產行業並非突然之舉:2019年6月,皇朝家居與科學城(廣州)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學城」)訂立了《買賣協議》,科學城成為皇朝家居的第一大股東,而科學城主業為建築、房地產開發、物業管理等。在家具行業增長放緩與自身轉型發展的雙重背景下,皇朝家居與科學城展開合作,並直言「科學城在城市重建方面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將為本集團的土地資源帶來良好的發展前景」。
2021年中報也指出,「隨著本集團日益深化與控股公司科學城集團的合作關係,未來將會有更多的機會探索及發展其他領域,有助分散本集團的業務風險,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
《華夏時報》記者看到,地產業務之外,皇朝家居還進軍了金融領域。2020年,公司與科學城的金融板塊建立了業務合作,先後2次、共計人民幣1.475億元投資科學城(廣州)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現持股22.5%。皇朝家居稱,此舉「有利本集團進一步探索融資租賃業務的發展空間」。
2021年7月,皇朝家居又宣布,要以註資方式再次收購廣州融資租賃股權,若收購完成,公司股權將增至逾50%,成其控股股東。目前該筆收購仍在推進,尚未正式敲定。
此外,皇朝家居還新增一項小業務,主要為鋁錠及鋁棒等商品的實物交易,但業務體量較小。目前,無論是金融、地產,還是原材料業務,其營收情況在公司財報中還未有所體現。
對於皇朝家居加緊外拓業務版圖、尤其是在房地產行業的積極動作,中國家居建材裝飾協會秘書長胡中信曾分析指出,皇朝家居轉向房地產管道,優勢在於其定位於中高端,發展時間較長,產品質量值得信任,具有一定的品牌優勢。「但這不是一個很完善的布局,」胡中信解釋說,樓盤雖然擁有集中性的消費群體,但是受到相關政策的影響比較直接。「如果直接面對消費者,受政策的影響相對會小。接下來,皇朝家居還需考慮管道布局的平衡與多元化發展。」
就8328萬港元的虧損如何彌補、公司投入巨額資金押註房地產的情況以及與家具製造、銷售等主營業務能否產生協同,未來公司將如何提高主營業務營收的具體計劃等問題,《華夏時報》記者向皇朝家居發出採訪提綱,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應。記者數次撥打集團總機,也無人接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