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宅設計精選】消費下鄉,鄉村兒童空間設計

  近郊鄉村旅遊是旅遊業的消費熱點,而鄉村親子遊具有距離近、消費低、側重自然體驗等特點,具有自然、隨性、淳樸、簡約等優勢,據權威機構統計:大陸 0-8歲幼兒約有3.8億,每年新出生人口2000多萬,以平均每個孩子每年花銷5000元進行概算,這一市場規模約為2萬億元,而尤其二胎政策放開,使得兒童消費呈現出更加旺盛的勁頭。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質量的顯著提高,純粹為兒童考慮和設計的兒童遊戲空間,在強化兒童感知能力、突破傳統設計觀念影響。

  在鄉村兒童活動場地如何設計及遊戲環境如何打破「沙坑+滑梯」的模式是當前我們急需面對和解決的一個嚴峻課題。

  一、兒童活動場地現存問題

  現今大陸大部分場地所提供的環境質量以及兒童遊戲設施的質量和利用情況並不盡人意,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01、缺乏專用的兒童室外活動場地

  由於用地緊張,規劃體系中缺乏對這類場地的關注。綠地的功能大多停留在綠化或美化上,沒有為兒童設置專門的室外遊戲活動場所。

  02、功能偏單一、設施少

  缺乏趣味性和創造性,現有的兒童室外活動場地僅提供簡單的遊戲器械供孩子們進行簡單的活動。遊戲設施種類單一,不能滿足各種兒童多種遊戲活動開展需要。在設施設置時缺乏對不同年齡階段兒童的心理或生理特徵進行研究,使用人群特徵模糊,場地設計顯得呆板,缺乏趣味性和創造性。

  03、缺乏兒童場地設計規範要求,場地安全設計認識不足

  因大陸對該類場地缺乏設計規範要求,一些公園對兒童室外場地設計缺乏基本的安全健康保障。一些兒童活動場地往往只有遊戲器械,對場地中可能發生的安全事故沒有任何的防范措施,容易造成兒童在遊戲中出現安全事故,受到傷害。

  04、過度依靠人工設施,缺乏對自然環境的利用

  大陸現有的兒童室外活動場地大多人工色彩濃厚,少用自然材料作為設施的材質。地面鋪裝或設施的色彩大多鮮艷奪目,與自然環境極不融合。在場地空間處理上往往線條生硬,機械呆板,缺少童趣味和細膩感。

  二、兒童活動場地怎麼打造?

  01、設計思路

  ① 融入鄉村,寓教於樂

  也許源於人的天性,兒童可能比其他任何年齡段的人都喜歡親近自然。他們天生愛跟自然玩耍,水、樹葉、花草、沙土都是他們的玩具。和自然緊密融合的場地一方面吸引他們,一方面也教會他們自然生長和循環的基本道理。

  ② 強化色彩,吸引眼球

  由於兒童對色彩和造型比較敏感,鮮艷活潑的顏色及多樣化的造型更能吸引兒童的眼球,同時還可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以不同顏色、不同材質區分不同的空間領域,不僅可以增加場地特徵吸引兒童,也可以帶來更豐富多彩的心理感受和玩耍體驗。

  ③ 鮮明主題,製造趣味

  對孩子們來說,場地是否「有趣」總是最關鍵的,而這種「有趣」往往可以通過確立某個鮮明主題來做到。誇張的造型、奇怪的設施,那些他們平常體驗不到的玩耍感受,常常會讓兒童興奮異常、記憶猶新。

  ④ 創造活動促進交流

  兒童的活動類型之豐富,常常超出設計師的想像。他們不僅充分使用特意設計的活動設施,更善於發掘潛在的活動空間。設計師要盡可能地創造類型豐富甚至「千奇百怪」的活動,讓兒童可以在活動中獲得更多樣的社會能力。

  02、設計要求

  兒童活動空間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可達性,活動場地應設在人群聚集較多的場地;同時應具備安全性,有了安全標準,家長才能讓兒童自己去玩耍,同時娛樂場地時要避開公路;其次應具備遊憩性,少年兒童眼中有高遊憩質量的場所,要能進行體育活動,同時遠離成人的控制(當然首先要保證安全)。這些地方應該有適當的雜亂、成堆的幹樹葉,被忽略的草木、枯木遠比精心保持的公園有趣得多;最後應具備多功能性,兒童活動空間應該被設計成多種用途,特別是少年兒童玩得比較多的地方, 功能更要隨著使用者的改變而改變。可以通過提供可移動的設施——不一定是運動設施——來做到這一目的。

  03、功能分區:

  兒童活動場地根據功能性可以劃分為3個主要區域,分別是活動場地、休息場地及其他配套場地。

  活動場地顧名思義,是兒童主要玩耍及活動的區域。主要分布有固定機械區,如:滑梯、秋千等,以及可活動遊戲機械區,如:腳踏車、滑板等。

  休息場地一般是草地或可供坐臥玩樂區域,是為包括兒童、成人、老年人就特殊人群適用的場地。

  其他配套場地則多為生態園區、種植區等。

  04、設計要素:

  1)植物類

  植物是兒童活動區中必備的設計元素,不僅考慮到是重要的景觀要素,同時它對於兒童還有一定的觀賞學習和玩耍價值。

  農作物:結合鄉村的產業優勢,安排兒童與農作物進行多種互動體驗,從播種到收獲,讓孩子充分了解農作物的生長過程,通過農事活動,讓兒童深入其中,親力親為,敬畏土地,培養節約品質。

  果蔬采摘:鄉村旅遊的發展中,采摘和觀賞是其主要產品之一,采摘的作物都是有機原生態的農作物,主要有蘋果、桃子、栗子、草莓、西瓜等水果類,茄子、黃瓜、西紅柿、南瓜等蔬菜類。在采摘的過程中,兒童認識了水果蔬菜等農產品,體驗到了采摘的樂趣,增強了與家長的互動,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

  2)動物類

  鄉村農園內的動物可以認養,(有貓、狗、雞、鴨、鵝、豬、牛等;還有魚塘、等),同時可針對寵物進行一系列萌寵賽事,不僅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又增強兒童對農園的產品的印象,也能增強家長和孩子對農園的忠誠度,進而增加親子訪問農園的次數,帶來歡樂,創造額外的利潤。

  3)遊戲設施

  3至12歲的兒童是居住區兒童活動場地的主要服務對象。根據研究表明,這一時期的兒童思維方式主要處於直覺階段,不容易受環境的刺激,在活動中注意力集中在一點,表現出一種不注意周圍環境的「自我中心」的思維狀態。這一特點在規劃設計中應予以充分考慮,以確保兒童遊戲的安全性。全部設施要本著安全第一,以培養和鍛煉兒童的體質與冒險精神為目的。

  遊戲設施規劃要點

  4)鋪裝

  通向兒童活動場地的道路和兒童活動場地內的道路表面要平整防滑,而通向幼兒活動場地道路還要方便嬰兒車通行,在幼兒活動區中應有一片硬地,供小孩玩小車,騎三輪等。在所有的遊戲設施下都應該採用保護性的地面,如沙地、註塑橡膠、橡膠墊等。太光滑、太凹凸不平的鋪裝都不宜使用,比如馬蹄石等。

  常用鋪裝材料特點

  不同年齡段對鋪裝材料的要求

  5)地形

  變化的地形能讓孩子們在上面打滾、俯沖、滑行、躲藏等而令他們感到驚奇,因此在設計中可利用和加強現有的高程變化的地形,或是人為造成起伏變化的地形。如果坡度有陡然的變化,可考慮利用地形設計滑梯,平整的地面可用於體育運動場地。

  6)水體

  水體一般主要採用自然式,自然的岸線和駁岸對於各種年齡的孩子來說都是可以訓練動手操作能力的環境,水不能過深,按年齡或身高設不同深淺(20cm-50cm)的水池,以確保兒童的安全。

  7)沙地

  沙地可以吸引和容納大量的孩子進行長時間的活動,應位於既能曬到太陽,又遠離風道的地方,這樣雨後會很快曬幹,同時有利於沙坑的殺菌和消毒,並避免沙子被風揚起;另外,沙坑中可增加一些輔助元素以增加沙坑的樂趣,如遊戲屋或平台等。作為兒童鍛煉塑造能力以及耐力等的重要場地,往往與水體相結合。但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對危險的認識和躲避危險的能力弱,需要成年人的隨時看護。

  三、兒童設施體驗創新

  01、Eltham North遊樂場

  標誌性的集會場地

  Eltham North遊樂場是一個典型的社區項目。遊樂場作為休閒區的一部分,同時也是社區中標誌性的集會場地,不僅適合嬰兒到青少年階段的孩子進行遊戲,還能夠促進家庭與社會團體之間的聯繫。遊戲元素,包括搖晃、攀爬、認知和自然體驗等。該設計旨在將所有這些活動整合起來,同時提高遊戲在認知和創造方面的積極作用。孩子們可以從遊樂場中接受各種各樣的挑戰,例如穿越三維空間、尋路、探索互動元素等等,這些都需要他們積極地發揮想像力。

  以木結構支撐的寬闊屋頂為整個遊戲場地提供了基本的框架。最終落成的遊樂場看上去就像是一個舊時的剪毛棚,喚起了人們曾經在舊谷倉里玩耍的記憶:冒險的氣息,熟悉的氣味,以及爬上爬下和尋找安靜角落的有趣體驗。還進一步增強了遊樂場的包容性和可達性,使其能夠同時供孩子和父母使用,並包含一系列休息區和自由活動區域,以同時保證社交、互動以及認知等功能。

  02、雪梨伊恩波特野趣遊樂公園

  冒險、歡樂和小小的魔法

  野趣遊樂公園位於百年紀念公園學習中心,旨在為所有2-12歲兒童提供全新學習體驗。植物園探索區占地6500平方米(相當於一個橄欖球場),在茂盛濃密的灌木和樹木中是穿梭其中的跑道和小徑,原有的無花果樹被保留下來並結合坐凳,為人們提供林蔭下的休憩之地。

  在野趣遊樂公園內,孩子們可以跟隨著自流的溪河和噴泉,找尋茂密的竹林,在如遊動鰻魚般的蜿蜒小徑里探索無花果樹林,或鍛煉毅力,穿過平旋橋、攀爬樹屋。

  03、北京延慶環境教育森林公園

  重建兒童與自然的關係

  北京延慶環境教育森林公園,場地原狀是一片以楊樹林為主要樹種的城市森林。

  設計願景:成為重建兒童與自然關係的媒介載體。在此之前,設計師希望最大化減少對土地的影響,通過最少的工程量,來做到兒童與自然以及場地的聯繫。(1)保留現存所有樹木,大部分區域作為自然演替區。(2)所有景觀空間都以最小化的干預方式介入現有場地。(3)充分尊重孩子、家長、老師等公眾意願,設計了森林課堂、大自然劇場、自然觀察路徑、手繪攀爬牆、森林樂園等自然教育場所。(4)為動物設計來眾多微型棲息地,增加生態多樣性,提升生態物種彈性,提高其長期存活的能力。

  04、貴州環境教育兒童樂園

  從場地到場所

  貴州環境教育兒童樂園,項目位於貴州北部山區,隸屬於桐梓縣的中關村。鄉村兒童樂園,其空間和設施的設計有更大的自由。方案在設計中盡量容納了更多的「廢料」。材料的「雜亂」反而能夠激發體驗的豐富性。配合當地施工技術,更能給場地增添本土的特徵。

  在項目建設中,一是希望獲得因某些 「不確定性」而產生的有趣結果。二是希望參與建設的過程能讓人與場地產生天然的聯繫。設計中留有大量的空白,為村民的參與提供了可能性。號召村民來參與建設並沒有花費太多組織精力,僅僅是提供機會,便吸引了大量的小朋友和村民前來。允許村民在空白的地方寫寫畫畫,小朋友在水泥上印下植物的葉子,和自己的手掌、腳印,以及歪歪扭扭的字跡。

  05、秦皇島阿那亞兒童農莊

  兒童農莊樂園

  阿那亞兒童農莊位於河北省秦皇島阿那亞黃金海岸社區內部,場地分為林中靜謐冥想的空間與林邊歡悅的農場樂園兩部分。

  林中場所設計了簡潔的木棧道和捕捉光影的亞克力屏風,讓人們在林中散步的同時,感受自然界光與風的變化。活動樂園從《山海經》中提取靈感,設計了魚骨亭、鰻魚長凳、海星花田、攀爬海螺和五爪章魚滑梯等具有動物形態的互動景觀元素,給場地賦予了獨特的記憶點,又能讓遊人享受與景觀元素的互動,在玩耍的同時學習有關動植物、農業灌溉的知識。

  從開發到經營,選項目,抓政策,打市場,盯經營;(文旅、農旅、康養)項目前期的策劃、規劃設計,請關注「唯美鄉村」微信公眾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