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作者:齊大聖
裝潢過的朋友們幾乎都有一個共識「預算就是拿來超的」,話雖這麼說,手里的錢畢竟是有限的,如何在限定的條件下完成裝潢達到入住狀態其實是切實擺在每一個即將開始裝潢修行的業主面前的一個難題。上周寫了篇裝潢流程的專題,承蒙各位值友支持,熱度破萬、登上了周榜第一,這期打算履行之前的承諾,跟大家分享下裝潢預算的心得。
就和之前我梳理裝潢流程一樣,如果把裝潢當作一個項目來做,裝潢流程劃定了工作的內容與範圍,而預算就是可以調配的資源。
本文也是「從零開始學裝潢」系列文中之一,後續會陸續更新,請提前關注、避免找不到。
房屋裝潢是典型的非標品,只有下限沒有上限,從個人情感出發,我們都想在裝潢的時候什麼都用最好的最貴的,但是兜里的錢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做好裝潢預算(相對全面、靠譜)才能有的放矢、有所取舍,把錢用在刀刃上,順利的在有限資源的前提下完成裝潢,避免出現,才裝了一半手上就沒錢了的尷尬局面。
做過項目管理的人一定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其實流程是一樣一樣的、
總結起來,做好裝潢預算有以下好處:
01.通過預算來控制我們的消費欲望
舉個例子,你本來買床只留了5千預算,但是老婆看中了一款床,超級喜歡,但是要賣一萬,那麼留給你的選擇有:
①要麼軟磨硬泡商家5千拿下(降成本或商務議價);
②要麼忍痛割愛,不買了(節流);
③要麼狠心拿下,但是要從其它地方把這五千預算省出來(科目內預算調整);
④就買就買就買,也不從其它地方省!(追加預算)
無論是以上哪種,都很好的輔助你進行了消費決策,哪怕是追加預算,也是有了心理預期的,你起碼知道原來20萬的裝潢預算,現在要20.5萬才行,這就是進步。只要我預算做的足夠全面,執行的足夠徹底,超預算?不存在的,當然個人主觀、主動的除外。
02.通過預算來匹配最合適的服務商/施工方
還沒開工前,我們其實就面臨著選擇:誰來設計&誰來施工?
以設計費為例,獨立設計師一般120元/㎡起,裝潢公司一般將設計費折價計入工程款,網上純設計費用500-4000不等,所以預算的多少也直接決定了設計方式及施工方的選擇。
這個世界很現實,預算越充足,選擇就越多,生活如是,裝潢亦如是。
03.錨定效應
沉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是指當人們需要對某個事件做定量估測時,會將某些特定數值作為起始值,起始值像錨一樣制約著估測值。在做決策的時候,會不自覺地給予最初獲得的信息過多的重視。
有了預算表的存在,你就找到了心中的「錨」,在選購商品及服務的時候,不自覺的就會對不同產品/服務進行對比,以此來找出差價的原因,幫助你更加合理的進行消費。
寫在前面:本文所有價格標示僅為坐標長春、我要裝潢的這套做示例,具備參考意義;但由於各地人工、品牌、個人消費水平&習慣、購買管道等因素。無法做到精確,大家可以此為框架,結合自身實際進行調整。
比如裝出同樣的一套房,我可能只用10萬,而小白需要15萬甚至更多,這個道理應該很多人都懂。
對於小白來說,拿到一套房子裝潢之前,已知條件僅有:「面積」,需解答的題:「預算表」
接下來,本文就帶您解出這道題:
01.確定「錨」
雖然說,裝潢是個非標工程無法準確預估,但是正如前文所講的錨定效應,我們可以先找到心中的錨,大致對裝潢費用有個概念。
①基礎型
這類裝潢的價格大約在800-1500元/平米。舉例100平米房子裝潢價格在8萬-15萬元不等,這類裝潢實惠,能夠保障家庭起居生活基本要求,非常適合裝潢預算不太多的業主選擇。
②小康型
這類裝潢價格大約在1500-2500元/平米。如果是100平米房子的裝潢價格大約是15-25萬元,這類裝潢不但能夠保障家庭生活的基本要求,同時還兼顧到美觀以及生活舒適性,比如,裝設地暖,或者中央空調等設施.
③豪華型
這類裝潢價格大於2500元/平米,上不封頂,這類裝潢預算相對充足,可以在裝潢設計及選材上有更廣泛的選擇空間,比如:牆面要有牆板、頂部有造型頂、使用更多的天然材料等等。
以我新買的這套為例,大致預算如下:
02.確定預算
上文已經找到了「錨」,接下來就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拿出多少裝潢預算了,比如我這套打算15萬搞定,那麼我們的已知條件就進一步完善了:
03.分配預算
首先將預算總額的20%作為預備金,以備不時之需,因為我們無法保證列出的預算表是絕對完備的,萬一有遺漏,就需要動用預備金來補充。
剩下的預算可以按照如下比例進行拆分:
以上比例也不是絕對的,只是幫你在初始階段根據經驗來大概劃分預算類目,後期實際實施也可以內部進行調整。
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雖然都在說「輕裝潢重裝飾」,但絕對不是說硬裝不重要,而是軟裝在裝潢效果的呈現上效果更顯著。恰恰相反,由於硬裝部分等隱蔽工程在後期的更換成本極高,所以為了後期的生活舒適性,在有限的預算下,要把錢主要花在硬裝上,而諸如家具、家電、軟裝等完全可以等有錢之後再慢慢添置。
根據以上規則,我們又可以進一步明確了各類預算及預備金金額
01.輕輔+人工
如果你選擇裝潢公司半包的話,這個預算表裝潢公司會給你做好,發給你過目的,確認好之後簽合同就行了。預算表類似下面這種↓
註:表中價格謹供參考,如有需要可在公眾號「大聖請幫忙」後台回復「預算表」自動獲取下載鏈接。
但是裝潢公司魚龍混雜,為了避免大家踩坑,預算表上以下幾點需要特別留意:
①多計數量
很多裝潢公司都會多算施工面積,以此獲取更高的利潤。我上一套房裝潢公司在第一版預算中就多記了五千多費用。怎麼多記?太簡單了,舉幾個例子:
- 比如將牆面實際面積,大多數裝潢公司都不會實際測量,只按照牆面面積=地面面積*3.5籠統計算,這自然會導致業主受損失。
- 比如門窗洞口的面積一般是減半計算的,而給你是按整個計算。
- 比如一面牆的面積本來是2.4m×2.7m=6.5㎡,裝潢公司卻按2.7m×3m=8.1㎡,是不是就多出來1.6㎡?
- 比如廚衛棚頂採用的集成吊頂,本來是不用基層處理和刷漆的
- 比如鋪磚的地面是不需要找平的
積少成多,坑個幾千塊不要太輕鬆哦!
那怎麼核對呢?業主最好自己先將面積測量好,落實到紙面上,多上點心,和裝潢公司給出的報價做一項項比對,就可以知道其中是否存在貓膩。
關於量房,我只是建議大家自己做一遍,我始終認為「裝潢不量房=開車不看路」,你自己心里一點數都沒有,完全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還是想把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也想幫更多的人把不該花的錢省下來,至於某些鍵盤俠看不慣可以不看、不量,但是請管好自己的嘴。
②漏項
一些裝潢公司為了讓預算表看起來更加的吸引人,就會特地漏掉某些項目,以超低的價格吸引業主前來合作。等正式開工時,就會對裝潢預算表中沒有的項目漫天要價。由於這些特意漏掉的項目不得不做,業主也就不得不做不妥協,導致最終預算嚴重超標。
③拆項
拆項也是裝潢公司最常用的撈錢手段,比如將牆面貼磚項目拆分為牆面基層處理和牆面貼磚,將乳膠漆項目拆分為牆面批膩子和牆面刷漆,將一個項目拆分為幾個項目來做,雖然單價下來了,但是總價卻上去了,如果你沒有看清其中的貓膩,就要為重復的項目買單。
④偷換單位
業主在查看裝潢預算表時,一定要仔細查看預算表中的各項符號,因為其中很容易蘊藏各種貓膩。比如窗口修整的費用是50元/個,但是報價單卻寫成50元/米,一個窗口算下來就多花了好幾百。
⑤多計損耗
比如鋪地板和瓷磚,材料是有損耗的,但其損耗是有限度的,一般不超過5%。因此,在審核預算表時,必須對實鋪面積和材料的購置面積進行核算。如果大於5%,就要警惕是否有「水分」。其次,地板木料有損耗不等於人工有損耗,也不等於油漆有損耗,但在預算時裝潢公司不是以實際的鋪設面積計算人工和油漆用量,而是用購置地板面積進行預算和結算。
⑥材料標識不清
材料描述含糊是裝潢預算表中最常見的問題,以乳膠漆為例,很多裝潢公司只提品牌名稱,不會寫清楚具體的型號、規格,這其中就存在很大的水分。同是多樂士乳膠漆,5L A890 需要269元,5L A895卻需要389元。
同一品牌不同型號的產品之間的價格存在很大差異。所以一定要讓裝潢公司寫清所用裝潢材料的品牌、規格、型號以及等級,這樣才不會被蒙騙。
如果是找工長/遊擊隊施工的話,那自己就更要多上上心了,也可以根據上面的預算表進行下預估,然後逛逛市場詢詢價, 做到心里有數,才能在和工長/工人的砍價與鬥智鬥勇中少吃點虧。
下面列出一些輔材的品牌,只要買到正品質量都不會差,供大家參考。
02.主材
相對基礎裝潢部分,主材價格更容易獲取。逛過幾次建材市場,基本上大概價位就能做到心中有數。
①地板
不同類型和品牌的地板價格跨度非常大,再加上按平米計費,很容易幾萬塊就花掉了,所以需要根據需求和預算好好選擇。
②瓷磚
瓷磚上至幾千下到幾塊,跨度巨大,雖然利潤巨大,但是除卻品牌溢價外,質量確實有差別,至於如何選購,以後再開專題吧,其實一塊幾十塊錢的600規格的地磚可以買到很好的了。
小廠的磚一般都是附近廠家進貨,用半掛,一噸運費70元左右,加上裝卸費,一片磚合2元。大廠的如果是廣東的磚到北方城市走海運,一片磚至少4塊錢,看遠近程度。
瓷磚是個易碎品,每車貨都多多少少有破損的,再加上一般瓷磚店都需要很大的倉儲地,瓷磚店面積也都很大。這些費用加一起,也不是個小數目。所以你設身處地的想一下,經銷商的利潤多少是合理的,選一個你覺得合理的品牌買就可以了。俗話說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按著自己的預算來吧。
③燈具
以燈具為例,推薦大家可以去阿里巴巴選擇中山地區工廠店進行下單,便宜的不是一點半點,仿佛打開新世紀的大門!你可能不知道很多天貓、淘寶店鋪就是在阿里巴巴進貨重新做下美工就上架了。
很多朋友都習慣了在網上進行購買,但是對安裝又比較擔心,其實完全沒必要,網上可以直接找到相應的各種產品的安裝服務,比如燈具、壁紙、馬桶、花灑、家具等等,有需求就會有市場。
03.家具
定制櫃體的話,報價有按展開面積計算也有按投影面積計算,按照投影面積計算,一般國產板材櫃體+門板600~1000元/㎡不等,進口板材(含門單價)在1000元/平米以上。
除了板材以外,五金的作用也非常重要,如果把板材比喻為骨骼的話,那麼五金就是關節,重要性不言而喻。
品牌的話,奧地利的格拉斯(GRASS),義大利的薩酈奇(Salice)是毫無疑問的第一梯隊;其次是德國的海蒂詩(Hettich)、海福樂(Hafele),奧地利的百隆(Blum)。德國的凱斯寶瑪(KESSEBOHMER)也不錯,但產品線小,比較小眾,專注功能五金,但是要注意「李鬼」,寧波一家公司在國內也註冊一個品牌凱斯寶瑪(KASSBOMAR)【注意看英文】!
國貨之光東泰五金(DTC)和悍高(HIGOLD)同樣值得信賴,物美價廉。
04.家電
關於家電部分不建議提前太早進行囤貨,由於家電的出新品的速度遠高於家具,幾乎不存在漲價的情況,而且現在幾乎月月大促,元旦、315、618、88、雙11、雙12都是購物節,選一個最近的時候下單就好了。不過煙機灶具、洗碗機、烤箱等嵌入式電器需要提前選款,預留尺寸。
購買的時候也要懂得充分利用比價平台及返利平台,薅足羊毛。
05.軟裝
經過上面的步驟,預算基本做好了。我們可以看到,做預算其實和畫畫一樣,是一個先整體後局部的過程,抓住了大輪廓,細節微調就好了。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有限的預算內,裝潢出自己喜歡的小屋。「小白裝潢手冊」這個系列會不斷更新,打算裝潢的可以提前關注,免的找不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