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湯圓家 小花生網
橘子:大家周末好!今天帶大家看一篇「學習型、陪伴型客廳極簡式改造攻略」!
花友@湯圓家 最近搬新家了,先前看過《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這本書:
「學霸」最喜歡的學習場所,往往是「能夠在學習過程中和家人進行交流」的空間,家庭成員要有一個共享「exchange」的空間。
受到啟發,她決心好好利用客廳,給娃創造一個「學習陪伴型」空間,也為一家人創造更多的交流溝通機會。怎麼做呢?!
不得不說,@湯圓家 有太多巧思妙想了,經過她的一番「折騰」,打造出一個看似簡約清爽,實則「暗藏玄機」的「學習陪伴型」客廳 …
看了這篇,我馬上想在自己家復制一個。相信我,絕對也會讓你漲姿勢~(文章提到的家居好物,和小花生沒有利益關係哦)
—以下為花友正文—
小時候,我因為害怕獨自一人在房間里學習,索性跑到客廳里寫作業。破舊的矮茶幾,簡易的塑膠凳,頭頂一個暗暗的燈管,就是我的學習區。
我爸在旁邊滋滋有味地看他的報紙或者金庸小說,我媽就在不遠的廚房里炒菜做飯,我呢,在翻書聲、寫字沙沙聲、廚房里鍋碗瓢盆聲交織中度過了小學生涯,成績竟也穩居全班前三。
直到今年年初看了那本《打造讓孩子自主學習的住宅》後,我這才發現,原來小時候」艱苦」的學習環境,竟然與書中描述的陪伴成長的家庭學習環境十分契合。
所以當我改造這套精裝潢房子時,我一直在琢磨這幾個問題:
如何給孩子提供「陪伴成長學習」空間?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深度交流?
如何以身作則幫孩子養成自主學習習慣?
我尋思著應該可以像小時候那樣,全家人共享「客廳」這個大區域、大環境,既能保持各自的步調,也能感受家人的氣息,互相交流意見,從中汲取彼此的智慧,最大限度地激發創造力,因為這個對我們來說,正是「家」的意義!
我把這個想法跟湯圓爸一說,一拍即合,並開始了改造。
這是初始精裝潢的樣子
隨著我們一點一點地改造,這個「家」慢慢往夢想靠近
現在它是這樣
這個客廳長4.5米,寬3.8米,面積約17平方米。容納了三件大家具:2米多功能桌、2.8米鋼制書架、多功能儲物櫃。
別看只有三個大件兒,每一個都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我就分別介紹它們的用法和收納小技巧~
Part. 1
多功能學習桌,咱家客廳「C位」!
來我家做客的朋友一進門,首先就會被中間C位的多功能桌吸引。這是我們定制的長度2米、寬度1米、高度0.75米、木板厚度5公分的實木大桌。
它也是家里唯一一張桌子,兼具讀書、學習、吃飯、生活等功能。
之所以沒有像常規那樣擺放舒適的沙發,是因為沙發太適合掏手機出來葛優躺了(有沒有!)
從定位來看,客廳本是全家共度美好時光的場所,如果按照思維定勢擺放一台70寸大電視和3+2+1的沙發組,那大家肯定是進門就窩在沙發玩手機,或者是坐在沙發看電視,長久以往,面對面的互動交流幾乎為零。
從實際而言,上班工作+下班帶娃+空餘寫文章的湯圓爸和我,真的也抽不出時間窩在沙發看電視追劇。電視對我們家來說,可能一年也開不了幾次,電腦或者ipad就足夠滿足我們的需求。
所以,你們看到的沒有沙發、沒有電視、只有大桌的客廳設計,真是源於我家的生活需求。
這樣的空間布局匯集了全家人的喜好,每人回到家,都會自然而然地坐在大書桌上,湯圓看書寫字畫畫上網課,湯圓爸和我也可以泡茶看書讀報打字,三人還可以暢快下棋玩桌遊。
拋下思維定勢後,你會發現客廳絕對不止「沙發電視背景牆」,明明可以更有恬淡詩意、更有舒適溫度。
這張桌子的款式是模仿宜家莫比恩桌,宜家設計師在中間留一條小縫隙,可能是為了用電方便,但是容易藏污納垢,而且價格高達4999元,還是非實木,性價比不夠高。
我找到是某寶定制的松木款,中間沒有留縫隙,顏色也更日系,價格也便宜多了。當初定制費用是2600元,我也沒比較過其他店,需要的可以自行比價看看。
桌子沒有配套椅子,我是另外自己搭配的。除了湯圓自己的可調節高度學習椅,我還買了兩只「Y型椅」,一把陪讀長凳。
在我家,桌面保持整潔,全靠這個「隱藏式」收納體系。
我見過很多家庭的茶幾、飯桌因為堆滿了雜物,而失去了本來的用途。畢竟真實生活中可能出現的雜物實在是太多了:遙控器、牙簽盒、剪刀、指甲鉗、電池、梳子、發夾、畫筆、紙巾、吸管……
這些東西都是我們每天的必需品,也極容易導致桌面不整潔。
很多人都會抱怨家人隨意擺放,但卻沒考慮到,根本原因可能是原先收納的位置太遠,或者是根本就沒有設置這類物品的收納位置,所以大家只能隨便放在桌子上。
長久下來,桌子自然堆滿生活雜物,而且要拿取某個物品的時候,也要滿桌子找。
所以在布置這張桌子的時候,我按照使用功能,將可能出現在桌子上的雜物列成清單,並逐一建立「就近式」「隱藏式」收納體系,做到了「既能隨手拿取,也能迅速歸位」的目標。
分享下當初製作的收納體系清單
按照這個清單實踐之後,桌子看似空無一物,實際只要你蹲下來,就會發現桌下暗藏的收納體系:
目前桌子下面黏貼了4個抽屜和1個紙巾盒。
抽屜我還黏貼了把手,方便抽拉。
桌下還有一個紙巾盒…
解決桌面用電問題,還有一個「隱藏式」盒子!
上面說到,這是我們家唯一一張桌子,那就意味著,桌面用電的情況比較複雜,比如用電腦需要插電、吃火鍋的電磁爐需要插電、護眼台燈需要插電、各種移動電子設備也需要插電…
其實這真是一個特別棘手的難題,因為房子是精裝潢,沒有留合適的地插,就算是離桌子最近的插座,也有足足有1.5米遠,再加上桌子本身2米長,如果我坐在A位置使用電腦,那就意味著需要一根3米多的排插延長線才行。
此時假如還需要用護眼台燈、給ipad充電,那麼桌面上就可以看到縱橫交錯的電線,非常不美觀,而且還很容易被長長的電線絆倒,特別不安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和湯圓爸絞盡腦汁,終於想出了一個相對完美的方案。
首先網上購買一個辦公桌的穿線盒,並在定制桌子的時候,請店家師傅按照線盒的尺寸在中間掏空一個長方形的洞(為了確保準確無誤,我直接網購了穿線盒並寄給定制桌子店家)。
現在這個洞正好嵌入這個線盒,而且桌面還是平坦的。
我們在這個穿線盒里放入一個3位+2USB插口的排插,這樣就可以同時滿足台燈、電腦、電磁爐、手機ipad等移動設備充電使用,桌面電線也不會顯得很亂。
至於排插走線,則隱藏在桌下,我們用電線固定器黏貼住,確保不會晃動。
接著,是解決沒有地插的問題。假如不是精裝潢並留有地插,則採用我上面的第一步,把線盒里的排插插頭接在地插上,就可以完美解決桌面用電問題。
但如果像我們這樣沒有地插,又不想改動電路,可以這樣操作:在距離桌子最近的插座處,使用一根電線延長線,桌面需要用電時就可以接上線盒的排插插頭,不需要用電就把電線延長線收納起來,用掛鉤收納在桌子旁邊的儲物櫃里。
現在就完美解決了桌面用電問題啦!聚餐吃火鍋也沒問題~
Part. 2
3個圖書館書架,拼成開放式書牆!
一直很想擁有一面開放式書牆,構建 「Home Library」,營造求知的家庭氛圍,這次終於把夢想做到了。
我用的是鋼制圖書館書架,可根據書本隨意調節層高,而且沒有甲醛無需散味,不到1000元就擁有一整面書牆,真香系列有沒有!
和湯圓爸一起安裝的書牆
這是安裝好的樣子
這個書牆是採用1個主架+2個副架拼接而成,高度2米,寬度2.8米,縱深0.3米,占地不足1平米。最愛琢(折)磨(騰)收納的我,自然不會讓它只是一個書櫃。
經過我的一番改造,現在的它不僅僅可以收納我們和湯圓1000多本書,還是一個展示型繪本架、家庭文件收納區、電子設備充電站、孩子教具桌遊收納櫃…
總的來說,我家的書以湯圓的為主。因為搬家的時候,大人的書很多都通過二手處理掉了,有的是放置在原先爺爺奶奶家里,也有些僅留存電子書形式,所以大人的書目前僅占據書架一層的位置。為此,我主要是在書櫃中建立了一個童書收納體系。
作為童書的閱讀者,孩子是成長的,這種成長既是身高的變化,也是閱讀能力、方向和喜好的變化,為此,童書收納體系是與成人圖書收納有巨大差別,也沒法完全套用圖書館式的分類收納模式,而需要根據成長變化隨時調整。
我根據當前湯圓的閱讀需求,將童書進行這樣的分類:
首先是按照中文、英文的語言進行初級分類,對於英文分類,我在這篇《》文章中已經詳細記錄。
接著就是將中文類的書籍,按照虛構類的故事書、非虛構類的科普書、功能性的書(如識字、練習冊等)進行第二次分類。
然後再將虛構類的故事書、非虛構類的科普書,分別按照看書順序進行第三次分類,設置了近期準備看、已看、超齡囤貨、低齡過時等四個節點予以區分。
最後,也留下一個待整理的區域,用於臨時存放沒時間整理、不知道如何歸位的書籍。
有娃家庭的書架一般有兩種形式,一種是像上面所說的家庭圖書館式的書櫃,書籍均是豎著站立插入擺放,僅露出側面的書脊,所以選書的時候需要根據書脊提示。
另一種是展示型繪本架,露出整個封面,對於以讀圖為主的低幼小朋友而言,無疑展示型繪本架更加友好。
那麼如何在不增加其他書架的情況下,將普通的書櫃變成展示型繪本架,我看到網上也有一款圖書館書架的繪本配件,接近200元,而且一旦變成繪本架之後,收納空間也相應變小了,因為里面就不能再塞書了,如圖
本著節(摳)約(門)的原則,我開始折騰改造,最後用一個僅3元的小工具,做到了外部展示型繪本架 + 內部圖書館書架的功能。
來看看效果圖
我採用了「檔書條+伸縮桿」的組合來改造。
首先是確定圖書館書架的改造區域。展示型繪本架的服務對象是湯圓,所以需要根據她的身高和視線來確定黃金C位閱讀區。
我最後選了書架的第二、三層來改造。因為層高可以隨意調節,所以建議大家可以比劃下自己家里繪本大小,確定具體層高。
另外,展示型書架外部僅擺放薄薄的一層書籍,內部還有很大的空間,所以我還將已經看過的、相對低幼的、囤貨的繪本都擺放在那兩層的內部,真的一寸都沒浪費~
然後我把檔書條底面用無痕奈米膠帶黏貼在書架板子上,因為檔書條為U型,可以防止書籍滑落。檔書條原本兩側都有插口,我根據書架列寬適當掰彎一點點,就正好可以卡進去。
最後是安裝一條伸縮桿。因為僅有檔書條並不能讓書籍呈現一定角度擺放,而且後面的書因為大小不一也可能沒法提供支撐度,所以需要一條上下、長度都可調節的伸縮桿。
書架列寬是90cm,我就在網上買了一根長度可以在70-120cm之間調節的伸縮桿固定安裝在書架上,如圖:
就這樣完成了我的改造,超簡單、又便宜,還很實用哦~
我會提前一晚從書架上的「準備看」的區域拿取8-10本書,放在這個雙層展示型繪本架上。
第二天早上,湯圓一起床就會爬上旁邊的搖椅,挑選自己喜歡的書。我則在廚房做早餐,一邊聽著雞蛋在煎鍋里「滋滋」作響,一邊看著湯圓在客廳這個明亮整潔的閱讀角安靜地看書,心里便會覺得:這一天,也是簡單又美好的~
為了能讓書籍收納可視化,我還建立了平面索引圖,並列印出來,吸附在書架側面,方便隨時查閱。
Part. 3
宜家基礎款櫃子,我開發了5種收納功能
第三個大件兒,就是書桌旁的儲物櫃了~這是一件基礎款單品,但我依舊把它開發出多種收納功能。
因為其強大的收納功能、日系風格的配色,所以很多朋友來家里看到,都以為是專門定制的。
但其實它就是宜家卡萊克系列,看下宜家頁面介紹,是不是覺得平平無奇?
我買的是圖上的2*4單元,為了配合實木桌的色調,選擇了木紋色的櫃體,而不是白色櫃體。
至於里面的配件,我則全部選擇白色,因為實木+白色是非常經典的配色,也很日系。
當然,我不僅僅需要一個顏值擔當的櫃子,更需要它可以輔助客廳大桌子,充當儲物收納櫃。
我整理了客廳里可能出現的場景和物品,再根據功能分類進行改造。現在卡萊克櫃子變成了茶室收納櫃、數位產品收納櫃、報紙雜誌收納櫃、手工作業收納櫃、水果零食收納櫃等。
因為卡萊克櫃自身簡約的設計,與它搭配的配件非常廣泛,抽屜、櫃門,信盤、雜誌架等讓卡萊克櫃收納空間大大提升。
下面是我用的配件截圖:
先說茶室收納櫃
作為一個潮汕家庭,泡茶就是每天必備的功課。曾經看過一個笑話:潮汕人對茶是癡迷到哪種程度?就是哪怕你是到對方家里吵架,也要先喝一杯茶。
喝茶自然就少不了煮水壺、茶壺、茶杯、茶盤,以及一罐罐的茶葉,所以潮汕人家庭客廳都會擺放一張矮矮的茶幾。
我家只有一張書桌,也只能在上面泡茶,所以桌子旁邊的櫃子就自然需要承擔收納茶具茶葉的功能。
我把卡萊克櫃子橫著放,正好上面可以擺放電熱水壺。
下面2個格子里分別擺放日常在用的功夫茶具和茶罐,一個抽屜收納其他茶壺茶杯。
一個帶櫃門的格子收納備用茶葉…
數位產品收納櫃
因為我們會在客廳大桌子上打字寫作、拍攝,所以按照就近收納原則,我也把這個卡萊克櫃改造成數位產品收納櫃。
主要是用了1個抽屜,集中安置了家里的相機、充電器、相機電池、三腳架等,1個抽屜擺放了充電寶、ipad電容筆、藍牙鍵盤等。
報紙雜誌收納櫃
喜歡一邊吃早晨一邊看電腦報的湯圓爸,總是看完就隨手丟在桌上。為了讓他能改改這個缺點,我只好在收納上下苦功夫(果然每一個收納絕絕子都是被逼出來的)。
偶然發現宜家有款99元雜誌架,量了尺寸正好搭配在卡萊克櫃體側面,安裝後發現顏值也是頗高。
現在隨手就可以把看了一半的報紙塞在這個架子上,再也不用擔心報紙塞在哪的問題了。
而且這個架子也可以作為暫時放置的中轉站,比如我們看了一半的書,甚至筆記本電腦都可以放進去哦。
手工作業收納櫃
湯圓特別喜歡各種塗鴉繪畫,所以家里各式各樣的卡紙、畫紙特別多。為了讓她能夠自己拿取,我選用了宜家信盤。
這個配件一共有5層,資料擺放起來一目了然,抽拉式的設計也方便小朋友自主拿取。當然,這款以後還可以收納不同科目作業紙哦~
水果零食收納櫃
再擺上一個籃筐,就可以收納各類水果、零食,是不是超簡單~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基礎款櫃子的改造。
從大書桌到大書牆再到收納櫃,雖然客廳只有這三個大件兒,但是承包了我們一家三口大部分的學習休閒場景。
看著家一點一滴終於慢慢調整成理想中的樣子,風格統一又順手好用,心里也是特別開心。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
打造「學習型」家庭
歡迎來小花生網,分享你的故事!
(在小花生官網 xiaohuasheng.cn 寫日志,就可以了)
原標題:《「我家只有一張桌子」:這樣的「學習型」客廳設計,好想馬上搬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