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耀齊魯|濟南市育賢第二幼兒園:巧用小場地創設遊戲大舞台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賀照陽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應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這一理念確定了遊戲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的地位,是教師開展遊戲化課程活動的重要依據。濟南市育賢第二幼兒園把「尊重幼兒遊戲的權利,珍視幼兒遊戲的獨特價值」作為課程改革的出發點和切入點,深入挖掘園本特色,巧妙利用已有環境,合理規劃遊戲區域,著力打造了有趣、生態的自主遊戲場地,讓「真遊戲」走近教師、走近幼兒。

  因地制宜,巧變遊戲空間

  作為山東省遊戲實驗區骨幹園所,2021年6月9日,濟南市育賢第二幼兒園承接了「省級遊戲實驗區推進現場會」之自主遊戲實地參觀活動。在戶外遊戲區,孩子們充分利用低結構、開放性、多樣化的遊戲材料,變化出不同主題的遊戲內容:堆沙堡、高架橋、噴水槍、塗鴉樂……一派生機與活力。育賢二幼目前現有幼兒近300名,活動場地681平方米。他們是怎樣利用「小」場地,做到遊戲的「大」價值的?

  自由的環境和材料給予了孩子們挑戰自我的機會和條件,同時,也讓幼兒充分體驗到與同伴共同參與的快樂。園長王霞說:「在創設自主性遊戲環境時,應遵循幼兒自主性、開放性原則,整體規劃空間、挖掘立體空間、激活隱藏空間,充分利用好戶外空間資源。」

  於是,著手於園所實際,育賢二幼將戶外場地進行創新改造和充分利用。將一樓戶外大型玩具拆分成沙水區和草坪區兩大區域,並增加九宮格梯、建構等玩具設施;三樓平台則被改造成擁有炭燒積木、泥土、壓水井等元素的原生態環境,孩子們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真正做到自「遊」成長,「戲」享童年。

  為了讓幼兒園的每個邊邊角角都充分發揮出最大的利用價值,幼兒園還創建了多種快樂天地:變幻莫測的多功能建構牆,美妙多變的磁力創意拼擺牆,獨立創作的DIY黏貼牆……有效強化幼兒各項感知、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研發了走廊上的「攀爬神器」,攀爬梯、攀爬墩、攀爬繩索,三種材料難度不一,從平面到立面,滿足了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發展水平孩子的練習需要。

  因地制宜,善於思辨。育賢二幼巧「變」遊戲空間,讓8個班級、近300名幼兒做到了有地方玩、有東西玩。

  因時制宜,巧增遊戲時間

  為了給孩子們充足的遊戲時間,育賢二幼進行多次研討,合理規劃區域,把不安全的因素記錄排除,挑選適齡材料設施,最終制定出了「人歇場不歇」的遊戲場地利用模式。王霞說:這樣做既保障了孩子們自主遊戲時間和場地,又能使材料利用率最大化,讓每位幼兒都能在一個安全的場地自主遊戲。

  幼兒園還在課程表、一日作息時間上進行了動態調整,留給孩子們更充足的遊戲時間。在每周三下午進行的「自主遊戲集中分享會」上,孩子們通過對話、照片、錄像片段等回憶、復盤遊戲現場,分享在遊戲中的小技巧、小困惑、小快樂。同時,這些語音還會被老師記錄並生成二維碼張貼到「自主遊戲作品牆」展示,隨時掃一掃,傾聽個性化。

  因材制宜,巧拉遊戲深度

  在教具、設施等材料的選擇方面,育賢二幼在堅持安全性、開放性、趣味性原則的基礎上,依據幼兒的遊戲意圖及遊戲內容,不定時動態投放更多能激發幼兒探索興趣的真實材料和低結構材料。

  單一的玩法會讓人倦怠,而富有變化的組合則會創造精彩。在遊戲過程中,教師為幼兒創設不同遊戲區域材料互相流動的空間,幼兒便可以舉一反三地運用遊戲材料,「有機整合」的進行打亂、重組、運用,使遊戲持續有效、創意無限。

  「小場地,大價值」的戶外遊戲優化設計,不僅解決了戶外活動場地小的難題,更適應了兒童發展的需要。王霞說:下一步,幼兒園將以「省級遊戲實驗區」為契機,構建集團化輻射共享的雙培訓機制,促進教師專業化水平的整體提升,不斷豐富和改善自主遊戲活動,給幼兒一個自信、愉悅、創造的童年。

  找記者、求報導、求幫助,各大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尋微信小程序「壹點情報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體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