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第一次面對裝潢的小白,還是經歷過裝潢磨練的進階級選手,都會對於裝潢過程中確認設計方案、跑工地、量尺寸、與各種師傅溝通、逛淘寶建材市場等忙碌又奔波的事情頭疼。
但只要最後呈現出了自己理想中的家,都會慶幸自己當時對於細節的考究、對實用性的多一分考慮。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案例,就是屋主和家一起成長,最後完美生活的模樣。
素圖空間設計
戶型:三室
使用面積:90㎡
花費:33萬元
位置:陜西 西安
原始戶型是一個比較常見的的小三室構造,房間方正。
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現臥室空間的牆體不太合理,比如次臥的隔牆,原來是一個小儲物間,但沒有很好的利用起來,反而白白占用了空間。
因為屋主的家人都住在同一個小區,考慮到未來的10年家里最多擴展到三口之家,所以和設計師商量,打算把三室改造成兩室。
原始戶型圖
拆掉次臥L型的隔牆之後,主臥、主衛和書房打通,變成一個帶衣帽間兼具書房功能的大套間,滿足了屋主想要擁有一個衣帽間的小夢想。
連接客廳和次臥的長陽台是這個家的加分項,大窗戶讓采光變得特別好,設計師在次臥兩邊都使用了推拉玻璃門來增強屋內的通透性。
平面布置圖
餐廳
因為戶型的原因,並沒有設計傳統意義上的玄關,但是為了增加玄關的功能,在進門的右手邊做了一整面牆的鞋櫃滿足日常使用。
因為門外還有一個超窄的鞋櫃方便換下外出常穿的鞋,室內鞋櫃用來存儲其他季節的鞋子,所以不用太擔心距離餐廳近的問題。
入戶門屋主做了雙層改色,先用白色水性漆刷了三遍,然後再貼白色毛氈,如果不刷底漆直接用毛氈,會漏出難看的豬肝紅。
原來想把鞋櫃改造成帶卡座的格式,最後因為覺得浪費空間和破壞家的整體感覺放棄了。
用一把長條凳兼顧換鞋凳用,超級實用,靈活度也很高,三個人同時換鞋沒問題,最多的時候還能坐下四個人吃火鍋!
鞋櫃內置感應燈,一開門就被點亮,仿佛在跟你說「歡迎回家」,鞋櫃選擇黑色也從視覺上做了功能分區。
餐桌選擇的是白蠟木三拼的大板,顏色和質感都很棒,搭配北歐經典PH5吊燈和木制裝飾畫,溫馨和設計感滿滿。
廚房
入戶的左邊,餐廳的對面就是半開放式的廚房,屋主特別喜歡烹飪和烘焙,所以廚房用具很多,受到原始戶型的限制,如何合理利用空間就顯得格外重要。
塞下雙開門冰箱、集成灶、洗碗機、烤箱、垃圾處理器、淨水器之後,增加吊櫃和吧台櫃來存儲鍋碗瓢盆廚師機、烤盤模具等工具,同時吧台櫃也合理劃分了餐廚區域。
L形的廚房操作台面,洗菜、切菜、炒菜、裝盤、吧台傳菜上桌,流水線式的操作,烹飪變得又快又好。
客廳
客廳的沙發背景牆,設計師用墨綠色拼接水泥漆,中間用白色石膏板做的凹槽隱藏鋁槽燈。
一開始屋主擔心會顯得壓抑,最終的效果很驚喜,墨綠本身是一種非常高雅的顏色,搭配水泥漆的質樸質感,最後燈光打開之後的效果,溫柔又充滿生機。
客廳改造前的需求就是不要茶幾,把儲物功能歸置在電視櫃和旁邊的邊櫃中。
可以坐在地毯上靠著沙發閒聊;朋友來了也可以圍坐在一起;周末躺在沙發上睡午覺,狗狗趴在地毯上陪在身邊;
以後有了小寶寶,可以直接圍著地毯做一圈護欄作為孩子的專屬活動區。
沙發對面是一整面的白色電視背景牆,沒有設計成頂天立地,而是和過道、餐廳和廚房的吊頂保持一致高度,看起來更加整體和諧。
放置電視的木飾面內框,犧牲了一側的儲物空間,在邊框處做了45度的斜面。
比起傳統的矩形內嵌電視櫃把電視包裹在里面,斜切的異形設計在視覺上拉伸了客廳寬度,整個空間顯得「大」了一些。
陽台視角看客廳
餐廳和客廳之間用黑胡桃的鬥櫃做銜接,是屋主在18年買房的時候就定下來的家具,放在沙發旁邊,也充當了一部分茶水櫃的功能。
陽台
通透的陽台給客廳提供了很好的采光,從客廳可以看到陽台的一角安裝了中空的櫃體,屋主家里有兩只可愛的狗狗,這個角落就是它們的家。
抽屜里用來放置狗狗的零食,和各種零碎的玩具等等。
陽台另一側是洗衣機和烘幹機,平時屋主也會在陽台放上自己的一百多盆多肉植物。
需要的功能洗手台,在安置好洗衣機和烘幹機之後,除去陽台下水管道的位置,剩下的區域根本容納不下市面上的洗手台。
和設計師討論之後,在洗衣機旁邊的櫃子里藏了一個小的拖把池,給植物澆水、涮洗拖把、日常洗手都可以做到。
拖把池的尺寸是30×30cm左右,旁邊是洗衣機的落水口。
櫃體底部的瓷磚內部做了一道防水,定制櫃的廠商又貼了一層防水錫紙,屋主自己又加固了一層防水錫紙,防護周全。
走廊
餐廳旁邊的走廊,一側貼了軟木板,可以隨手記錄一些生活中有意思的點滴;
另一側可以看見次臥砸掉儲物間牆體更換的玻璃推拉門,次臥增加了2㎡的面積,改善後的采光也讓家更加通透。
臥室
走廊的盡頭是主臥、主衛和書房並列的大套間,門可以180度打開,右邊的主臥區域整體抬高了10cm設計成地台,在台階處做了內嵌式燈光,方便脫鞋休息。
床對面的大白牆留作投影空間,灰色窗簾背後的飄窗,有承重功能所以不能砸掉,只好增加一排儲物櫃,用來收納過季的被子衣服正合適。
沒有放置床,直接建造的地台已經代替床的功能。
地暖在開放商交房的時候就裝好了,直接在上面放了一個床墊,搭建地台的龍骨是空的,也不用太擔心返潮的問題。
最大化的利用空間,床墊方便隨時挪動,之後有了寶寶,可以把床墊推到牆角,側邊鋪上大大的地毯,孩子上下床的安全問題可以解決;
地台還能用一些軟質材料進行包邊,防止磕磕碰碰。
主衛
屋主家處於住宅的中間戶,南北不是完全通透,原來的主衛完全是小黑屋的狀態,所以在後期改造的過程中,把全部牆體拆除,做了拼接玻璃的半牆廁所。
很好的解決了廁所的采光難題,新建牆面時也把廁所向主臥挪了10cm,增加舒適度。
因為沒有了牆面,所以鏡面使用了吊鏡。
設計師考慮到安裝的問題,讓木工師傅在房梁處加了兩層木工板,再在上面打了6個12公分的膨脹螺絲,解決了在石膏板上裝吊鏡的難題。
浴室櫃也同主臥的綠色床頭牆、客廳的綠色背景牆呼應,點綴空間。
書房/衣帽間
主臥對面就是原來的小臥室,雖然有窗戶,但窗戶外面是連廊,平時也不能打開,采光也很差,打通和主臥之間的牆面後,自然采光也增加了。
原來的門洞用通透的長虹玻璃作為隔擋,正好是次衛幹區背後的牆面,搭配朱紅色的牆面,別有一番風味。
改造成書房兼衣帽間之後,靠近窗戶的一側是讀書工作區域,右側的牆面變成一排衣櫃,保證衣帽間的儲物需求。
次衛
次衛原來的設計圖是圓形的牆面鏡和洗手池,換成了方形更方便實際使用;
鏡子後面的波浪板原來要買普藍色,結果淘寶發貨過來成了灰藍色,搭配起來效果竟然也不錯。
這種不確定和意外,最後變成驚喜,是最讓人開心的事了!
屋主沒有分享的次臥,只做了窗簾、推拉門、中央空調、燈具等基礎的硬裝和牆面留白處理,只有一個床墊,給偶爾留宿的朋友住。
想等有了寶寶的時候再規劃,可能會刷黑板漆,也可能有更多新的想法等待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