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鎮化進程,人們所處的生活環境「今非昔比」,親自然的材料成為所有人包括幼兒的心理渴求:樸素、真實、原生態,那些上輩人曾竭力想用水泥、塑膠、橡膠、鐵皮包裹起來的沙、石、木、磚、竹重新煥發了光彩,更是成為幼兒園打造環境時推崇的新寵。
A.
案例圖集
(兩個推崇,一個喜歡)
推崇1.安吉的環境
. . . . . . . . . .
安吉遊戲給中國學前教育帶來巨大的衝擊,這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如一股清風,切中教育的真諦,用最自然、最本真的自主遊戲讓孩子獲得學習與發展。
安吉遊戲環境的基本區域包括綜合遊戲區、特定功能遊戲區,還有相應的配套設施與補充區域。
安吉遊戲理念下幼兒園的環境是生態的、安全的、自主的、開放的、探索的、挑戰的、融入的、有野味的……
推崇2.利津的環境
. . . . . . . . . .
利津遊戲模式創導人、山東省幼教學科帶頭人趙蘭會,同時也是東營市名園長、利津縣第二實驗幼兒園園長,他探索出「利津遊戲」教育特色,以其獨特的中西方教育理念,先進的教育模式,聲名遠播。
利津遊戲主張將有限的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堅信幼兒園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滿靈性;孩子在園的每一天,都應該怦然心動、難以忘懷。
其環境特點是利用園所自然條件,向邊角、空中、地下要場地;以鄉土、廢舊材料為素材,大膽引入多種充滿童趣、野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獨具特色的戶外野趣遊戲。
兒童戶外野趣遊戲主要包括攀爬遊戲、平衡遊戲、跑跳遊戲、水上遊戲、沙土遊戲、情景遊戲等等,突出野味野趣且極富挑戰性。
園長喜歡的環境
. . . . . . . . . .
如果說咱們也做安吉遊戲環境,似乎沒有安吉那般的先天和地域優勢,做利津遊戲環境又沒有那樣的成長土壤和家長們信得過的安全系數,那園長們普遍還是希望為孩子們創設安全、溫馨、自然、生動、便利的遊戲環境,比如下面這些戶外遊戲場景,也都是深受園長喜歡的。
以及下面這些場景打造方案,這是我們屢試不爽的,沒有園所和孩子不喜歡。
▼▼▼
B.
設計思考
幼兒遊戲的「野趣」價值取向指向「真實」。
在幼兒遊戲中,由「野趣」生成的快感,不僅僅是一種生理上、單純的愉悅感,更是一種偏於輕鬆的審美感受,它與「自然的豐富、生動和深邃」相映成趣。因此,幼兒遊戲的「野趣」價值取向既舒展了幼兒的心境,使其在野性自由的田野、土坡、草地、溪流、怪石中肆意地表達和展示自己的所感所行,同時與幼兒身心契合的自然又為幼兒遊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素材,用以展現幼兒當下的「自我」。當幼兒真正遊戲時,幼兒、材料、環境、教師構成了一幅充滿活力、生機的「自然之畫」「真實之畫」,這種渾然天成的「野趣之風」使人不禁被這種真實、純粹的「野趣」所吸引、所卷入、所俘虜。
但體現在幼兒園環境中,則須由「純野生」的轉化為「專業人為」的,它須滿足幼兒園這一場景中能反復使用的特徵和其他指標,即低結構,有童趣,支持各種互動,富有一定挑戰性,足夠真實自然開闊,最最後,須得是安全可檢測且符合一應標準規範的。
C.
教育內涵
戶外遊戲課程就是以幼兒在戶外遊戲場自主、自由、自發進行的創造性遊戲為基本活動,以幼兒自身的興趣和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主動積極發現問題、探索與解決問題為核心,在觀察、分析、互動的基礎上,融合兒童學習與發展的目標,為兒童的發展提供支持性環境和多種學習機會,幫助幼兒自主建構新的、有意義的經驗的教育過程。
★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也是最必需的活動,身心發展是在遊戲中做到的。
★遊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活動。
★遊戲是幼兒園課程的靈魂。
遊戲是多元的,兒童在遊戲中的發展是整合的:幼兒需要豐富的環境、適宜的材料、自由自主的空間、有挑戰性的工作來滿足其不同需求下的玩耍。
遊戲是自主的,兒童在遊戲中的狀態是主動學習:幼兒享有遊戲規則的制定權、材料的選擇權、行動的決定權、資源的享用權、環境的發言權。幼兒只有擁有了選擇的權利與自主,遊戲才能成為幼兒主動建構經驗的學習場。
遊戲需要教師支持,師幼在遊戲中的「互動」是兒童發展的關鍵:教師在與兒童互動的過程中發現幼兒的需要,覺察支持引導的可能和契機,這是教師在遊戲中「回應」兒童的關鍵,也是教師面臨的挑戰和難點。
遊戲應指向兒童經驗建構的過程,遊戲目標具有動態性、過程性:注重兒童經歷和體驗的過程,指向「已有經驗——新經驗」的學習螺旋發展性,學習目標不是提前預設的,而是根據兒童興趣、經驗動態調整的,並指向學習發展的過程。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