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裝潢對預算沒有概念?5個方法幫你開啟預算統籌第一步

  說起裝潢預算,這是很多人都非常頭疼的問題。你大概也曾經聽聞,不少裝潢完工或者裝潢了一半的朋友大吐苦水——」裝潢是個無底洞「、「預算嚴重超支,完工遙遙無期」等等。這其實都是因為在裝潢的初期對預算缺乏統籌管理所導致的。

  而作為我們設計工作室來說,也經常會遇到前來咨詢的朋友對裝潢預算非常茫然,不清楚裝潢到底需要花多少錢。這里面當然有裝潢項目本身作為「非標品」的特殊原因,它不像買手機、電腦,我們只要簡單地對比一下性能參數、顏值外觀,再結合自己可以花費的預算上限,去選擇一台所見即所得的標準化產品就可以了。而對於裝潢來說,設計、施工都屬於個性化內容,因人而異;而即使是如家具、電器等工廠標準化產品,所涉內容之多、種類之廣也常常讓人懵圈。

  不過不要著急,今天就來教大家5種方法邁出預算規劃的第一步:

  

  1、參照法

  參照對象①:親朋好友

  首先當然是找身邊的親朋好友,如果有裝潢得不錯的,可以去問問他們的價格花費和經驗。通常主人也會如數家珍、事無巨細地告訴你各種屋內巧思與細節。這里需要注意的有這麼幾點:

  ❶.裝潢中「一分價一分貨」,建議大家在參照時注意結合裝潢的效果,仔細問問使用的材料等內容,而非單純比價。

  ❷.不同的地域、城市裝潢的材料、人工費有差異。大家如果問的是外地的親戚朋友,可以注意一下這點。

  參照對象②:網路案例

  還有很多時候我們身邊可能沒有裝潢得比較不錯的親戚朋友,特別是很多年輕人在裝潢自己第一套房的時候,都很想脫離父母輩「老氣」的裝潢審美,於是從網路上找案例參考成為更多人的選擇。

  個人也比較推薦這種方式,包括可以把自己看到的一些裝潢美圖存下來,這些圖片在與設計師溝通設計方案的時候也能夠很好的作為輔助參考。

  但這里也有一點需要大家格外注意:在參考網路案例時需要格外的注意文章或視頻中標註的價格是硬裝還是全案(硬裝+軟裝)?是否包含了電器設備等?有部分網路案例的標註價格很低,可能因為僅是裝潢中硬裝的價格,而最終的裝潢落地的品質感效果,很大一部分卻來自價格不菲的高顏值軟裝。

  2、預估法

  這里還有一種辦法來快速對裝潢總價進行一個預估,以3000元/㎡來乘上房屋的面積,大概可以估算出一套兼顧環保與品質、同時具有性價比的家中的的全案(硬裝+軟裝)裝潢總價。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裝潢花費通常隨著房屋面積的增加而增加,更大的面積也就需要更多的地板材料、牆面材料的支出;但同時在裝潢中也有一部分屬於「固定成本」,例如廁所、廚房的必要的防水處理等等。所以裝潢花費與房屋面積的關係的呈現如圖所示:

  而3000元/㎡的硬裝+軟裝估算單價主要來自以往設計項目經驗(坐標成都)以及與周圍設計師朋友的交流。同時它所指的也是80~120㎡的平層,不包括LOFT或別墅(LOFT或別墅往往還需要額外的樓梯、搭建,包括別墅的花園,這也就意味著更多的預算支出)。

  這里也有一份來自好好住平台2019年的中國城市家庭居住報告,關於單位面積價格的數據給大家作為參考(注意這份報告是2019年的平均每平米裝潢花費,每年裝潢材料人工費可能還有小幅上漲):

  如果你的裝潢預算可以達到這樣的數目,那麼在設計師的幫助下應該可以達到一個不錯的裝潢落地效果。少於這個預算的話,可能就不得不就很多裝潢內容、設備進行取舍,「砍需求、降預算」,這其實也就引入了第三種方法——優先級排序法。

  

  3、優先級排序法

  既然預算有限,那就需要我們在裝潢的初期,認真仔細的進行自己裝潢需求的梳理,排列出優先級,從而在有限的預算範圍內達到盡量高的滿意度。再做細分的話,有這樣2種常見的方式給大家參考:

  ①居家舒適優先

  如果經過優先級排序,你的裝潢需求最優先的是家中的舒適、好用,那麼更建議你將裝潢預算分配至各種家中電器設備以及主材上面。例如說保溫隔音效果更好的門窗、空調地暖新風、以及好用的馬桶、床墊等等,優先滿足這一部分的需求。

  ②顏值品味優先

  如果你更注重家中的氛圍感,喜歡高顏值高品位的家居生活氣質,那麼建議你可以更多的預算分配到設計和軟裝上。另外,結合設計師的專業意見,通過顏色、材質的搭配也可以尋找到不少裝潢效果的「替代方案」來省錢。

  例如說在木地板的選擇上,與家中風格適配且高顏值的強化木地板可能就比實木地板或者實木復合地板能節約不少預算;再比如說近年水泥材質的回歸,其實水泥材質在家中有多種不同的做到辦法,微水泥、水泥自流平、藝術塗料以及水泥磚等等,可以在預算與效果之間盡量去找到一個平衡點。

  在梳理需求時,可以與設計師多多溝通。有經驗的設計師也會主動地引導你幫助你去梳理家庭裝潢需求,提出專業性的意見或建議,從而盡可能的達到雙方都滿意的裝潢落地效果。

  

  4、巴拉啦小魔仙——預算!出現吧!

  很多人又要說啦,小孩子才做選擇題,成年人「我都要」。(咳,既然是成年了就不要這麼任性)

  不過,如果你確實很難就裝潢內容作出取舍,預算又實在有限該怎麼辦?有沒有什麼魔法可以變出更多的預算呢?確實是有的,不過這種「神奇魔法」通常也都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你,真的準備好了嗎?

  方案A:申請裝潢貸來增加預算

  這種辦法的好處是你可以在比較短的時間里獲得更為充足的預算,投入到裝潢當中。但是壞處就是提前消費,後續會有還貸壓力。以及超前消費過多,嚴重透支的風險!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更要在初期做好規劃,千萬不要裝潢中看到什麼好就想買什麼,陷入無底洞!

  方案B:找爸爸媽媽資助

  另外還有一種方式就是找爸媽資助來增加預算。但是這樣常常會不可避免地會受到爸媽關於裝潢的意見,包括審美、生活習慣等都可能會有衝突,一定要提前商量好。

  5、做好計劃統籌,分時分批購買降低預算壓力

  除了對於整體裝潢預算的把控,因為裝潢的周期一般比較長,其實我們還可以結合裝潢的進程分時分批的進行採購,從而分散預算壓力(畢竟在此期間還是有收入的嘛)。特別是在諸如裝潢節、電商大促這樣的活動日還能蹭上一波優惠。

  但是同時也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第一點當然還是我們之前說過的規劃統籌。比如說裝潢中的隱蔽工程階段,如果你想要使用牆排的衛浴、馬桶,一定要在水電階段以前就把產品定好,水電改造時才好將相關的零件預埋進去。否則到了裝潢的後期即使資金充足,再想去增加也不現實了。

  另外一點就是建議大家也不要將這個「分時分批」的時間線拉得過長,會非常的勞心勞力。比較理想的方式是盡量在每個工序的前置節點選購後續節點的東西,有的放矢地推進裝潢。特別是如果你不著急入住,對於家中的軟裝產品也可以慢慢地去做添置。

  

  

  好啦,這次關於裝潢預算的分享就到這里了。不知通過這篇文章,各位裝潢新手對於「預算」這件事是不是稍微有一些概念了呢?下次我們再來講講裝潢預算中常見的術語與錯誤,敬請期待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