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動線,顧名思義就是家里各區域活動的路線;「少走彎路」一詞很好地形容了家裝動線設計的意義。一起了解家居動線,打破常規布局的設計思路,合理改造提升家居的舒適、便利、美觀。
家居動線
1、居住動線:短而簡的路線才舒適
居住動線主要場景——
■ 回家動線:進門→玄關→廚房/廁所/客廳/臥室;
■ 就餐路線:廁所→廚房→餐廳→客廳;
■ 學習動線:書房→閱讀區→陽台。
2、家務動線:省更多的時間享受生活
家務動線主要場景——
■ 家務整理及清潔:工具櫃拿工具→清潔→放回工具櫃;
■ 清洗路線:取待清洗衣物→洗衣機→幹衣機→整理放到衣櫃。
3、訪客動線:給家居提高隱私性
訪客使用的場景相對更簡單,主要是在客廳、餐廳、及公廁所。訪客動線與家居動線不重疊,才能提高家居隱私性。
動線設計原則
1、 動靜分區
動區包括客廳、餐廳、廚房、陽台等家人經常活動的公共區域,靜區則為臥室、書房等需要安靜隱私的區域。將動靜區分開,動區有訪客或家人活動時,也不會影響靜區休息或學習的人,以提高居住的舒適性。
2、 功能就近
舉個簡單的例子,做飯的廚房與用餐的餐廳功能相近,將兩個空間設計在一起,炒完菜直接端到餐桌不用跑遠了,就很方便啊。
3、 避免三條家居動線交叉
家務動線和居住動線交叉會很吵,和訪客動線交叉又會很亂;居住動線與訪客動線交叉,則沒了隱私性。建議:動線越短越好,三條動線之間交叉越少越好。
動線改造設計
1、縮短動線
家居動線最短的原則是「蜘蛛網式」的運動軌跡,即不論從哪個運動節點都能用最少的時間最短的路線到達另一個運動節點。
① 單個空間縮短動線
例如廚房做飯的動線應該是「洗→切→備→炒→裝」,那最短的動線設計應該是按照這個順序一字排開。廚房布局建議:水槽區→操作台→灶台區→操作台;空間不足的情況下,水槽區與灶台區之間至少留一個操作台。
② 打通臨近空間縮短動線
【和順葉雨溪】的案例中,設計師將兩個空間打通,縮短了從臥室到衣帽間更衣梳妝的動線。
2、雙動線設計
一個空間有兩個出口,這麼說是不是很好理解。出口增加了,減少繞路也能緩解通道擁擠的狀況。
【綠城玫瑰園】的案例中,女孩房到陽台,直接走②出口,不用再從①出口繞一圈了;雙動線設計讓出行更便捷。同樣的,如果我們將廁所設計兩個出口,縮短動線的同時也保證了主人的隱私。
設計注意:打通牆體只能是非承重牆哦。
3、洄遊動線
洄遊動線是雙動線的升級版,將臨近的兩個或多個空間通過打造環形動線串聯在一起,做到四通八達。
① 兩個空間串聯
將原始餐廚間的隔斷牆拆改成吧台,使餐廳和廚房串聯形成洄遊動線;這樣改造後不僅出入口增多,整體空間也變得通透開闊,一舉兩得。
② 多個空間串聯
在餐廚的基礎上,將客廳也一起串聯起來,多空間打造洄遊動線。
★ 拆改的牆體只能是非承重牆哦~
總結一下,家裝設計對動線進行改造優化,是為了讓不同的空間及功能使用更便捷和方便,以提高操作效率和舒適度,降低運動損耗和時間成本。家居動線設計,你學「廢」了嗎?
ps: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飛墨設計|飛墨設計 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