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過年的、給孩子的、別撕吧了……你真聽懂了嗎?

  

  來源:中國新聞社

  過年的氛圍感在東北是如何拉滿的?

  搓澡,燙頭,掃房,東北一家人為家里來客(「客」在東北老話里讀qiě),張羅一桌好飯。

  都說東北人直來直往不客套,其實在禮數上細致周全,走親戚、串門子,你一句、我一句,對答之間十分講究。

  這些客套話,從小聽到大,乍聽不知話中意,聽懂已是東北人……

  龍江森工柴河林業局居民包餃子過大年 張忠林 攝

  瞅你怎麼的VS大過年的

  「瞅你怎麼的?」

  「大過年的,算了算了。」

  「你瞅什麼呀?」「瞅你怎麼的?」這是印象中東北人的「開戰宣言」,實際上「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撕吧」的情況鮮有……「撕吧」起來大多因為搶單。

  咱們中國人對過年極為重視,俺們東北人對於熱鬧十分享受,誰願意破壞喜慶熱鬧的團圓氣氛呢?所以,在東北沒有一句「瞅你怎麼的」,是一句「大過年的」解決不了的。如果有,就加一句「你等過完年的」。

  雪鄉居民過大年貼窗花 孫庭義 攝

  來就來唄VS也沒拿什麼

  「來就來唄,還拿東西幹什麼?」

  「也沒拿什麼,快接過去。」

  「來就來唄」和「來都來了」意思大不相同,潛台詞是「你人來了就好,不用送這送那的。」回復「也沒拿什麼」,手里可能已經大包小裹了,也就拿了……雞鴨魚肉、零食幹果、水果海鮮、用的穿的等一大堆什麼的。

  中國語言博大精深,看語境,得細品。

  別撕吧了VS給孩子的

  「你拿回去,別撕吧啊!」

  「這是幹什麼,給孩子的!」

  東北人「撕吧」起來,除了搶單就是給壓歲錢了。兩個大人,一個紅包,手上推搡著、嘴上爭鬥著、臉上笑開花,這種「撕吧」的終結語是「給孩子的」。

  然而,孩子們作為緩解尷尬的「工具人」,在一旁眼巴巴看著壓歲錢,卻很少拿到這個回頭錢兒。

  整挺好啊VS可拉倒吧

  「你這髮型,整挺好啊!」

  「可拉倒吧,老麼咔嚓眼了!」

  新年禮不在貴賤,壓歲錢不在多少,在傳統習俗中圖的是個吉利,處的是個感情。隨後,吉利話和感情嗑就要跟上。

  東北過年萬能金句「整挺好啊」,可以誇屋子收拾得乾淨,房子裝潢得氣派,頭髮燙得漂亮(燙頭和洗澡同樣是東北過年儀式感,但不能誇澡洗得乾淨)……平日里大方的東北人此時格外害羞,都會謙虛地說一句「可拉倒吧」,意思是「乾淨什麼呀」「氣派什麼呀」「漂亮什麼呀」。

  佳木斯市民趙先生在燙頭 牛芳芳 攝

  這小日子VS對付過唄

  「這小日子,挺帶勁啊!」

  「對付過唄,還能怎麼滴!」

  現在條件好了,日子蒸蒸日上,過年會親戚不亞於一場年終總結大會,「凡爾賽」自家一年的收成。老公月薪翻倍了,孩子考了好成績,老家房子拆遷了……沒有好消息不想被人問,有了好消息不等人問就「先發制人」。當對方直讚一句「這小日子」,卻要迂回一句「對付過唄」,然而「擼起袖子加油幹」的東北人,卻從沒「對付」過。

  別忙活了VS造就完了

  「這些夠吃了,別忙活了!」

  「馬上就齊了,造就完了!」

  嘮完家常等開飯,鍋台灶火旺盛,桌案食材豐盛。看著主人忙里忙外,客人心里不落忍地說「別忙活了」,但熱情好客的東北人嘴上說著「馬上齊了」,還會陸續掂掇出好幾個硬菜,讓大夥急頭白臉地造一頓,撐起來的不止是胃,還有場面。

  黑河市民做的年夜飯 《黑河封面》網友 提供

  整兩口唄VS整不動了

  「菜都齊了,整兩口唄。」

  「喝迷糊了,整不動了。」

  「整兩口唄」是酒局的「開戰宣言」,當一個東北人對你說這話,就需要意識到事態的嚴重性,當真以為是「兩口」就Too young too simple,你可以理解為開始一口、結束一口,但只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的,不知道什麼時候結束的。直到搖手說一句「整不動了」,可能還得再整兩口。

  著什麼急呀VS等下頓的

  「著什麼急呀,再呆會兒唄。」

  「這就走了,等下頓的,我安排。」

  酒過三巡,夜至深更,客人起身告辭,一句「著什麼急呀」是主人盛情的挽留。這時要是真的「再呆會兒」,那可能還得「整兩口」,讓忙碌一天的主人早點休息才是做客之道。臨別前,一句「等下頓的」,將過年歡聚的氣氛推到高潮,也將情誼留有更多延續和期待。

  東北過年的客套話,不是套路的客氣,而是熱誠的情誼,一邊希望盛情款待,一邊希望少添麻煩,這就是善良實在的東北人。在農歷新年,東北人不說「新年快樂」,而是大喇喇說一句「過年好!」

  還有哪些過年客套話,

  說一句證明你是東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