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內設計推薦相關資料】不買房怎麼了?95後年輕人把7㎡出租屋改得比「大別野」還香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後浪研究所」(ID:youth36kr),作者:楊柳、薇薇子,36氪經授權發布。

  封面圖

  從沒有一種心情像城市打工人面對自己的出租屋時那樣百感交集。

  據租房大數據報告統計,2021年中國租賃人口達到2.35億,每當夜幕降臨,這群城市的漂泊者放下手頭的工作,迫切地想要奔向那個可以暫時躺平的獨立空間,卻羞於將那個房產證上寫別人名字的地方叫做「家」。

  但是,新一代的年輕人中一群改造派似乎正在拋棄對家的執念,他們對待出租屋的態度更像是一場生活實驗:可勁兒折騰。

  如果你在抖音搜尋#出租屋變身,該話題已有3.6億次播放;你在豆瓣搜尋#租房改造,能找到2371篇乾貨內容;你在B站搜尋#爆改出租屋,一定會被那些充滿創意的改造視頻驚艷到懷疑人生:難道只有我還住在豬窩一般的出租屋里嗎?

  當然你還是多慮了。在這些內容底下,一方面是一鍵三連的讚嘆:大寫的生活家!另一邊也有質疑:是不是傻,房東睡覺都要笑醒了。

  那麼,租房搞改造真的值得嗎?如何花最少的錢提升生活幸福感?怎樣才能租到性價比最高的房子?

  我們採訪了3位出租屋改造的先行者,他們原本都沒有任何設計方面的經驗。有的是今年的畢業生,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租房;有的剛剛在改造的出租屋里領證結婚;還有的通過給別人爆改房子創業成功,融資千萬。

  他們的故事也許會讓你覺得,爆改出租屋,還挺香。

1000元改造7平米出租屋,95後Boy坐擁私人影院和迷你廚房

  坐標:杭州西湖區

  租金:900元/月,押一付一,無中介費

  面積:7.3平米,1室1衛非合租

  租期:合同6個月,月付

  改造花銷:1000左右

  改造過程:兩三周

  7平米有多大?我的7平米=臥房+衣帽間+工作間+收藏室+私人影院+迷你廚房+遊戲廳。這是改造後的樣子:

  雜貨鋪般的書桌

  中央影視區

  其實剛剛租來的時候,一張床幾乎就占了二分之一的空間,還有一個衣櫃和小書桌。

  改造前的出租屋

  我是去年11月租下這個房間的,房子位於古蕩街道,西湖的北面,又靠近西溪,地理位置還是很好的。

  那時候我已經大四,原本在西安讀書,但因為是浙江人所以很早就打算來杭州找實習。對於初入社會的學生來說,杭州的房租是很高的,生活成本也很高。最終定下這里是因為離公司近,而且有獨衛,一個人住也不需要合租,除了房子太小,各方面都還不錯,房租是900每月,沒有中介費,在杭州已經很不容易了。

  在租房上我的想法是,因為還在實習期所以盡可能去控制花銷,希望把錢花在更想花的地方,而不是這種硬性開支的地方。

  改造正式開始。我首先給房間量了尺寸,房子不是方方正正的,只能在這寸土寸金的地方,嘗試大鵬展翅。

  GrandBleau測量的房屋尺寸

  跟房東商量後,我把床拆掉清了出去,只保留了一個0.8米的床板,然後鋪上了仿地板樣子的地紙,這塊就是房間的主要空間,只有4平,學校寄來的東西全搬進來幾乎就無處下腳了。

  一個人把所有東西搬上四樓,人簡直累虛脫了

  所以首要任務就是收納,把空間騰出來。按照規劃的尺寸,我買了三個架子,這種架子一個人組裝還是很費力的,因為螺絲超級多,搭一個差不多需要一個半小時。

  改造房間的過程中,因為實在太雜亂,連0.8米的床都沒地方放,於是我就把床板暫時放在架子和櫃子上面,就這樣差不多堅持了一周的上鋪生活。

  還好我手腳靈活,小時候經常爬樹,爬個架子也不是很難

  雖然空間很小,但我還是在兩個架子中間搭了一塊木板作為廚房。一個原因是我覺得杭州是美食荒漠,整體來說好吃的比較少,你在街上走一走基本上全是那種連鎖店。當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在外買的話開銷高,店里一餐飯如果想帶點肉的話,就需要二三十塊,自己做的話可以節省一些。

  考慮到安全性,我把所有電器的連接線都整理到一個插線板上,不用的時候統一關掉。

  冬天的時候買的菜直接放在窗戶外的窗台上,就連冰箱都省了。炒菜的時候會把門窗都打開,讓穿堂風流動起來,然後盡量開中小火,做油煙少的菜。

  我做的一頓晚餐

  書桌的位置幾經調整,最後放在了廚房的對面。從閒魚入的二手,自己組裝起來,蓋上桌布,顯示器和電腦終於有地方放了。為了拓展使用空間,我還用買木板送的邊角料自己敲了一個隔層,上面放我喜歡的裝飾品。

  書桌右側是床的位置,因為窗邊要放懸掛幕布,放床的話會騰挪不開,所以乾脆把不到一米的沙發當做榻榻米睡了。

  格局最終定下來後我就開始慢慢布置了,給牆面貼了墨綠色牆紙和喜歡的海報,換了窗簾。

  廁所貼了地磚貼。

  安裝了氛圍燈。

  入手了心心念念的烤箱和咖啡機,房間逐漸被填滿。

  因為只有7平米,算不上大的改造,但是能把我喜歡的事物都容納進來,成為一個滿滿當當能夠睡覺的小空間,我覺得就很好。

  在這個還不算熟悉的城市里,每天最愜意的事,就是回到這間7平米的出租屋,吃過飯後舒舒服服地靠在椅子上看電影,順手把玩一下書桌上自己收集的多美卡和風火輪系列的小車模型,有些是朋友送的,有些是自己淘回來的,想吃東西的話就順手從雜貨鋪一般的架子上掏一點零食。在這個獨屬於我的空間里,我可以做到自由自在、無拘無束。

  也許未來我也會努力在杭州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但我的理想生活是,喜歡什麼就立刻去追求、去體驗,有些人他們也喜歡烘焙、喜歡咖啡、喜歡收集手辦,但他們要等到擁有一個大房子再去做到,而我希望現在就能擁有。

GrandBleu的租房改造tips

  1.租房的時候位置比較重要,最好是在城市生活氛圍濃的地方。雖說大部分人來到一個城市通常是為了工作,但你也可以趁機去體驗這個城市。

  2.改造的花費因人而異,建議盡量買那種單價不高但是對房間提升很大的東西,比如地板紙、牆貼,稍一改造整個房間就有了靈魂。

  3.一個提升幸福感的重要方法是,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擺在自己看的見摸得到的地方,每天看看自己收藏的小玩意,心情就會好很多。

  4.能自己動手做的東西就不要買。

90後情侶爆改老小區,出租屋結婚又怎樣

  坐標:深圳南山區

  租金:6500-7500元/月,押二付一,無中介費

  面積:60平米,2室1廳1廚1衛

  租期:一年一簽

  改造花銷:1萬,主要是軟裝

  改造過程:1個月

  來深圳6年,我住過三個出租屋,從城中村里只有8平米的隔斷房,到如今60平米的小兩居。如果說很多人認為出租屋就是一個睡覺的地方,沒有必要花心思去布置,那相比之下,我就是一個堅定的改造派。

  上一個出租屋我只花了1000元改造,城中村秒變溫馨風。這是改造前後的對比圖:

  (Before)

  (after)

  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件家具,一個宜家長沙發,當時我的薪水很少,買沙發可以算是比較大的一筆開支,但我覺得沙發帶來的幸福感遠勝於床。

  於是沙發理所當然地放在了絕對C位,其他置物架、梳妝台全部圍繞沙發來擺放,通過一個紗簾作為軟隔斷和小床隔離。

  改造前動區靜區沒有劃分開,收納零散沒有整體性,動線(指人在室內室外移動的線路)讓原本狹小的空間更加擁擠,改造後這些問題都得以解決。

  改造前和改造後的平面圖

  當時身邊已經有朋友在深圳工作幾年後返回廣西老家,就1500的房租價格來說,其實在我們那種五六線的小縣城里面,就已經可以租一個很大的房子了,類似於三室一廳這種感覺,但在這邊的話就只能租一個城中村里空間特別小的隔斷房。

  即使是這樣,我還是願意花錢花精力改造當下的生活空間,沒有什麼宏大的理想,單純覺得我下班了回到家,想有個好的地方讓自己可以過小日子,開著香薰,做著自己的小飯菜,切點水果,或者是邀請自己的閨蜜一起談談心。

  作為一個城中村少女,每一件都要精打細算

  我現在的房子是跟當時的男友現在的老公一起租的小兩居。位於深圳地鐵1號線和11號線交匯的南山大道,當時租這里主要是考慮三個因素,首先是房間格局,再者就是改造的可能性和成本,以及那時候我們想多一個房間做民宿,所以交通便利就十分重要。

  before and after

  改造的第一件事就是刷牆,原來的牆面泛黃而且脫皮,然後我們就直接按照最簡單的方法把它刷成一個大白牆,第一遍底漆,第二遍面漆,總共60平米刷了一天一夜。

  我們改造的原則就是讓空間的每一平米都發揮到極致,尤其是15平米的客廳。客廳被劃分成了4個區域,首先是進門的玄關,然後是靠近窗戶的工作區,可以充分利用明亮的采光。沙發豎放自然分割了用餐區和休閒區,一邊用來看電視休閒放鬆,另一邊的小餐桌靠近冰箱,動線合理。

  四個區域同在一個空間,既彼此相連又分別獨立,這種感覺是最棒的。當我舒服地倚靠在沙發上刷喜歡的日劇時,老公在書桌前敲著鍵盤,或工作或打遊戲,兩只貓貓九九和幺幺會在玄關區的貓抓板上打打鬧鬧,偶爾來短租的租客買了便當,會在餐桌前邊吃飯邊有一搭沒一搭地和我聊著當天的見聞。每個人、每只貓都自得其樂。

  改造後的客廳

  小原嘉的兩只貓咪九九和幺幺

  去年8月,我和在一起625天的家屬領證結婚,溫暖的出租屋變成了我們的婚房。知乎上常常有那種「結婚一定要買房嗎,租房結婚可以嗎」的問題,我想現在我也有了自己的理解。

  以前面對深圳高不可攀的房價,我常常會很酸的想,為什麼一定要買房呢,一直租房不可以嗎?後來我漸漸明白,租房的最大問題是不安全感,在國內還沒有很健全的法律去保護租客的權益,房東毀約臨時要求退租的事情常有發生。再者,在中國,房產又常常和戶口、福利、小孩教育綁定在一起。

  對於我來說,想要結婚的時候,並沒有把房子當做結婚的前提或者必需品。我們還比較年輕,在不考慮下一代的情況下,還不想這麼快就背負漫長的房貸。當然也要感謝我有一對開明的父母,他們覺得只要對方人品好,兩個人可以攜手一起來面對這些問題。

  於是,在這個一天比一天豐富的出租屋里,我們即將迎來結婚一周年紀念,在這一年里,我們又添置了許多物品,有家屬送我的小擺件,有我喜歡的公仔抱枕,還有滿牆的掛畫。我們在這里一起度過了聖誕、春節和一個四季。

  以前老公自己住在6平米的出租屋里,每天只要回去睡覺就OK。現在我們在家里待得時間越來越多,他偶爾還會帶路過的朋友上來坐坐,我想我懂他的得意和滿足,就像在說:看,這是我們的出租屋,也是我們的家。

小原嘉的租房改造tips

  1. 出租屋改造前要與房東溝通,對於房東來說,他其實並不在意改造的好看與否,重要的是不要破壞牆面,以及退租時將所有家具樣貌恢復原樣,提前的溝通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2. 為了方便移動和整理,請務必按照「先硬裝後軟裝」的改造順序。硬裝因為是帶不走的,可以盡量節省開支,把有限的錢投資在軟裝上多一些,這樣即使房東不簽約了,也可以直接把這些東西打包到下一個家去。

  3. 「斷舍離」大法真的香,可以大大提升出租屋的生活品質。建議在整理屋子的時候設置一個物品臨時中轉站,把不確定實用性的東西先放到里面,等過了三個月再重新整理,如果完全低頻使用的,要果斷扔掉或賣二手,這個方法真的治好了我多年囤積無用東西的壞毛病。

放棄百萬年薪,「改造姐妹」爆改400個房子,獲千萬融資

  2018年是我和愛瑪辭職創業的第4年,這一年我們的事業因為一個視頻發生了重要轉折。

  愛瑪和我已經認識十幾年了,我們是香港科技大學的MBA校友,原本我們都在比較大型的外企工作,因為對手作和家居改造的喜愛,2014年我們辭職建立了「EClife意思生活」的品牌,教別人如何改造自己的家成為了我們的新事業。

  2018年,我們採訪了身邊很多朋友,發現身邊的年輕人,在城市打拼時因為房子產生的糾紛很多。比如一對小情侶一起租房,女生拼命工作攢錢,甚至犧牲睡覺和戀愛時間,為的是在深圳買一套自己的房子,而男生只想過好當下,在點滴的日常中製造著浪漫,當這種不同的需求積累的矛盾最終爆發時,面對的只有分手、離去。

  我們將這樣的故事拍成了微電影《我和前男友的700天》,意外地收到了大量的留言,其中一條留言的大意是,「原來我們為了房子早已成為了生活的漂泊者」。

  EClife微電影發布後的微博截圖

  大部分人認為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才是家,所以在現下租房的階段,寧可把生活安置在不喜歡也不屑於做改變的環境中。但其實還是那句話「房子是出租的,生活是自己的」,以此為契機,我們開啟了【意思生活大改造】計劃,全城招募屋主幫他們改造出租屋,並把過程拍攝下來分享給更多人,讓年輕人們即使在出租房里也能獲得體面和歸屬感。

  第一位參與的屋主是一位配音員小姐姐,她租的房子位於深圳一個典型的城中村里,老化且遍布黴斑的牆體,80年代風格的老家居,幾乎全部是租房人最頭疼的問題。而且配音演員的部分工作需要在家里完成,因為沒有工作區,小姐姐只能在大夏天里忍著悶熱在被子里錄音。

  改造前

  因為這是我們第一次幫別人改造房子,我們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做前期策劃,最終花了一周時間完成改造。

  首先我們給斑駁的白牆上貼上了實惠的淺灰色壁紙,又用加厚的泡沫棉牆貼遮蓋住凹凸的瓷磚,特殊的軟材質能夠很好的吸音,這樣一來相當於在家就有了一個平價簡易版錄音棚。

  然後我們用廢舊木板和角鐵做成長桌,直接上牆成為多功能台,擁有獨立的配音和化妝區任務達成。

  最難改的是房東提供的老氣木床,讓人分分鐘想起奶奶家的老古董。因為房東強調不可以更換,我們只能把床頭卸掉移到床底,退租的話可以原封不動裝回去,用垂下去的棉布床單擋住醜陋的紅木床邊,80年代奶奶風瞬間變身新時代公主風。

  記得當時既要改造又要拍攝,7平米的小屋里擠得滿滿當當,因為沒有空調,在深圳的大夏天里差點中暑。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小姐姐看到大變樣的房間激動地道謝,粉絲們長長的留言占滿整個螢幕,有的人說想要坐在里面傻笑一整天,我們因此獲得滿滿的成就感。

  因為出租屋改造計劃,讓我們將過去零散的美學分享第一次放在一個空間里整體全面地去展示、去實踐,就像一塊塊拼圖終於拼出了完整的圖畫。

  其實改造出租屋比改造自有房子要難很多。年輕人們因為預算少、時間緊往往有更多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在各種限制里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地想辦法,有時候總有意外的巧思。

  比如一個UP主希望我們把租來的客廳改造成深夜食堂的風格方便拍攝,但房東要求很嚴格,不允許改變牆面的任何細節,於是愛瑪就去商場蹲守快閃的搭建師傅,讓我們發現了桁架這個秘密武器,它是不銹鋼的立體結構,堅固又不重,組合起來就可以成為各種大小的背景板的支架了。於是桁架版深夜食堂就這樣打造完成:

  還有的年輕人是收納盲卻又有囤積癖,家里永遠堆著滿滿的不知道放哪里的東西。我們想出的辦法是,利用空出的一面牆用組合櫃的方式打造出一整面的多功能收納區,將收納的多種需求通過思維導圖分類列出,然後按照便利程度擺放,因為這個設計,我們被粉絲稱為學術派裝潢。

  最終的效果是這個樣子的:

  現在的我們已經改造過400多個房子,但走進一個人最私密的空間並不容易,我們看似改造的是空間,但其實是在深圳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里,同屋主一起搭建他們的生活夢想。

  紮根深圳的中年夫妻,小孩已經五六歲依然在租房,他們希望一家人生活的地方有家的味道;不想結婚不願生小孩的單身女孩,不在意他人的眼光,只想在自己的小窩用心生活取悅自己;真正的city boy喜歡鮮花和香薰裝點家里,粉色與蕾絲絕不是女孩們的專屬。城市里的出租屋故事比想像中更加精彩。

  2018年我們完成了意思生活的第一筆天使輪融資,成為了家居領域的頭部自媒體。目前,我們也在嘗試通過好的內容連接家居產業上下遊,並打造屬於自己的家居產品。我想,我們自己的故事也會在這個造夢計劃中繼續下去。

  C姐、愛瑪的出租改造tips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總結了EC改造五步法,分別是:空間布局、風格定調、基底翻新、舊物改造和裝飾氛圍。只要照著做,人人都可以成為改造魔術師。

  我們所有人看到一個房間變美應該都是通過最後一步,軟裝裝飾,但其實最前面的布局和基底改造才是房子的精髓,動靜區的劃分、動線的設計是否合理,決定了你這個房子改造好能否保持住。

  最後告訴大家一個秘密,有的時候心情不好,焦慮、煩躁、在社會上卷得透不過氣,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房屋爆改說不定能治愈一切。(要是致鬱了你找我

  (文中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