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你會在裝潢布置上,做出哪些改變?
給孩子量身定制「親子空間」是一門大學問,一間小小的兒童房是遠遠不夠的。
今天的這個案例不定義每個空間,根據原有戶型的特點見招拆招,在客廳為孩子打造了專屬的讀書和娛樂空間。
通過合理的空間規劃,既有親子互動的樂趣,同時也保留了各自獨處的時光。

使用面積:150㎡
戶型:兩室兩廳
裝潢預算:80w
房屋坐標:安徽 合肥
從業十年,秉著「為年輕築夢」的使命,帶領團隊服務於合肥本地及全國的年輕客戶群體。擅長簡約設計手法,融合不同文化屬性,打造出屬於當下及未來的生活方式。
今天分享的案例,住著一家3口。搬進新家時孩子三歲半,夫妻二人工作之餘喜歡讀書,有二娃打算。
在改造之前,屋主夫婦的主要訴求在於,有個可以陪伴孩子一起玩耍的空間,和一個全家人一起烘焙、做飯、交流的空間。當然還要解決有娃之家的儲物收納需求。

原始戶型圖
設計師結合了房子自身的特點,做了一些多元的功能,比如砸掉電視牆,用鋼結構搭建雙層活動空間和攀巖牆,讓空間變得更加豐富、有趣;比如客餐廳一體化,滿足屋主對大廚房的向往。

平面布置圖
見招拆招
改出全家幸福感
巧改玄關,回家儀式感滿滿
二手房改造的難點之一,在於合理解決原有戶型所存在的問題。這套150㎡的頂層住宅,原戶型的入戶區域位於戶外,利用率較低,和室內風格顯得格格不入。

設計師將原來開放式的玄關封閉起來,頂上做了玻璃棧道+洞洞板,隨著太陽高度和季節的變化,呈現出不同的光影效果。

玻璃棧道在另一種意義上,是對屋頂的延伸,方便後期做成大面積的屋頂花園。
在玄關處增加了鞋櫃和換鞋凳,人臉識別自動開門,回家後的儀式感拉滿。

玄關旁邊做了旋轉樓梯,可以直達屋頂的休息區。樓梯下面的區域也沒有浪費,增加了家政間,洗烘套裝、清潔工具一應俱全。

爆改客廳,教科書式區域改造
客廳區域是這次改造的重點,因為客廳挑高過高,整個空間的視覺比例顯得非常奇怪,而且客廳上半部分的空間,也並沒有得到合理利用。

為了滿足屋主打造「親子空間」的願望,設計師將原有電視背景牆拆除,用鋼架一體焊接成型的方式,搭建了整體的電視背景牆與中間的樓梯廊道、攀巖牆。
在滿足整體負荷安全的同時,也能為孩子提供更多玩耍的空間。

將整面電視牆做成一組展示書架,樓梯中間的休息平台在牆面開洞,與兒童房連在一起,增加家人間更多遊戲和互動。

靠近陽台的牆面,設計成一塊攀巖牆,滿足孩子好動的天性。

電視雖不再是客廳的C位擔當,但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存在。電視與一整面的書架相結合,做了木柵欄式移門,可以在觀影模式和讀書模式之間自由切換。

擴改廚房,做到餐廚廳一體化
原來的封閉式廚房,也是改造的重點區域。通過拆除原廚房的推拉門,並將廚房與玄關的共同牆體外移,改造成了全開放式的設計。

廚房面積擴大後,做到了餐廚廳的一體化。餐廚空間做了島台+餐桌一體設計。動線規劃清晰,從取物、洗滌,到加工處理、烹飪、上菜,整個過程非常方便。

一個廚房,將中西廚融於一體,解決了全家人眾口難調的「歷史性」難題。
為了達到更加乾淨整潔的效果,廚房安裝了內嵌式廚電,節省空間的同時,也保證了台面的乾淨整潔。

合理規劃
賦予空間不同意義
這個案例,給我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在有限的空間內,賦予了生活更多場景和可能性。
關鍵詞:互動
作為全家的核心互動區,客廳的樓梯廊道和攀巖牆,雙層的立體空間里,記錄著陪伴和成長。
客廳傳統的定義,被設計師的大膽創新所打破,既是孩子的圖書館、遊樂場,也是家庭親子互動的專屬區域。

全家人一起讀讀書、做做遊戲,立體而多元的世界里,帶來了家的更多種可能性。
餐廚廳同樣是一家人交流的寶貴場所,共同烹飪一道網紅美食,一起圍坐在餐桌,吃頓飯、喝喝茶,一家人心的距離,就這樣不知不覺地拉近了。

關鍵詞:獨處
在獨處這件事上,「不被定義的空間」同樣有很多種選擇,客廳閒適的沙發,最適合卸下一天的疲憊。

和客廳連在一起的陽台,做了增高的地台。搭配吊床和豎型窗簾,朦朧的光線照進室內,在不被打擾的清晨、午後,在親近自然的氛圍里讀書或冥想,都是一種難得的享受。

簡約整潔的臥室,淺色的櫃體、床品,營造出舒適放鬆的氣息,在這個私密的空間,不需要太多繁瑣的設計,讓心安靜下來,就是臥室最原本的意義。

有娃不亂
解決收納難題
臥室安排了整牆的通頂衣櫃,和整個臥室的色調融為一體,足夠容納屋主夫婦一年四季的衣物。

超長的U型櫥櫃搭配島台,再多鍋碗瓢盆和小廚電也不在話下。不常用的工具、物品,可以放在吸油煙機的上方。

客廳一整牆開放式的定制櫃,目前還有很多未被填滿的空間,可以用來放置一些工藝品和書籍。這些「留白」的空間,可能是屋主為「二孩計劃」所做的準備。

此外,工具間的定制櫃、書房的衣櫃,都可以分擔一家人對收納的多重需求,在「不被定義的空間里」,收納空間同樣不被定義。
誰說有娃之家,就一定伴隨著一些雜亂與突發狀況?在這個「不被定義的空間」,每個空間自己定義,不只承擔著單一的使命。

伴隨著孩子的成長,每個空間將被賦予更多的含義,生活的樂趣在家的每個角落產生,每一幀畫面都值得去銘記。
或許,「不被定義」就是生活應該有的意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