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醫療空間作為實施醫療服務的載體,從設計與心理的層面而言,對其進行專業的環境創設,能輔助提升患者滿意度。所以在對其進行設計時,我們應重點關注:如何利用設計達到以人為本、尊重患者的宗旨。
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的原則
原則一:以患者為中心,滿足心理需求
由於兒童心智發育不完全,在設計兒童醫療空間時,應重點關注兒童患者的需求,遵循以兒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充分考慮兒童患者對於舒適性、趣味性、易識別性等多方面的心理需求。
切忌將成人的眼光和想法強加於孩子之上,必須要在滿足兒童患者心理需求的條件下,提供可供休養和治愈疾病的良好環境,再以良好的環境和氛圍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放下對治療的抗拒,盡快恢復身心健康。
原則二:尊重患者隱私,重視診室設計
診室是醫護人員診斷疾病、診治患者以及操作基礎醫療設備的區域,在診室空間的設計上,應配置桌椅、檢查床及洗手池,並做好分隔隔音處理,以尊重患者的隱私,避免患者間互相干擾。
診室內的氛圍營造也至關重要。可以增設卡通元素緩和緊張情緒,還應選擇合適兒童身高的道具器材,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感。重視診室內的設計,能讓孩子對陌生環境放下戒備,從而更順利地接受治療。
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的細節
考慮到兒童的安全意識普遍較為薄弱,因此在對醫療空間進行設計時,要嚴格把控每一處細節,以兒童的角度考慮設計:
▲開普俊夢出品
避免出現大踏步的台階,考慮兒童的特性;
任何家具、設施的選擇,都需要照顧到兒童的身高;
欄桿之間的間距要小於0.1米, 防止兒童墜落;
邊角設計選用圓弧角,盡量規避銳角,以防碰撞;
插座設在兒童無法觸碰的地方,否則需加裝防護蓋;
人流量較大的區域需預留充足空間,避免擁擠碰撞;
無障礙坡道坡度比設為1:20,確保兒童上下坡方便。
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的現存問題
相對其他兒童空間而言,兒童醫療空間的設計較為冷門,少有完全的針對性設計方案。所以在當今兒童醫療空間的設計中,總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突破並改進。
▲過分注重功能設施,忽略兒童心理感受
為了更好地達到治療效果,很多兒童醫院或診所會以功能設施為中心,而忽略了對兒童心理感受的安撫,導致治療環境形成冰冷恐怖的刻板印象,讓孩子產生恐懼心理。關注兒童心理,關心兒童感受,用更多人性化細節讓兒童願意配合治療,才是療愈的基本前提。
▲盲目追求設計感,忽略環境氛圍營造
有些兒童醫療空間,在設計時盲目追求設計感,希望以多樣的環境,打造與眾不同的形象,但是卻忽視環境氛圍的營造,導致無效設計。環境氛圍的營造對兒童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當長期處於輕鬆溫馨的氛圍中時,能讓兒童以更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和治療。
▲只考慮兒童基本因素,設計缺乏深度
有的兒童醫療空間則只考慮到兒童的基本因素,想以兒童樂園或繪本館的形式吸引孩子注意,但又缺乏深度設計,無法對治療起到任何積極作用。正確的做法是以科學合理的方式,適當增加兒童遊樂設施,並在其中加入治療相關的因素,弱化孩子就診的痛苦情緒。
▲一味仿照國外設計,忽略中國醫療環境
國外醫療空間設計較為成熟,容易成為仿照對象。但中國的醫療環境與國外存在本質差異,國外注重人文關懷,偏浪漫主義色彩,而中國則注重治療治愈,期望以高效為前提,緩解看病難的壓力。如一味照搬,只會導致不倫不類,甚至打亂運營節奏。
兒童醫療空間設計的心理應用
兒童醫療空間的心理應用主要包括兒童、建築和環境三者之間的關係,需要設計者根據兒童心理變化設計出更合理的人性化空間。
▲開普俊夢出品
兒童就醫時,空間的室內環境會無形地反映在兒童的身上,室內空間的大小、色彩以及分割方式,都會帶給兒童不同的體驗。
治療固然重要,但相較於常規的治療手段而言,將兒童心理學貫穿設計始終,能使空間具有更多的內涵和更深的層次,也能使孩子更好地配合治療,從而提升治療效果。
▲色彩與心理
視覺與心理相通。常規醫療環境大多以單調純白色為整體色彩基調,乏味且冰冷,孩子難免抗拒。不妨嘗試從色彩設計入手,打破局限,以細無聲的手法,將更多色彩點綴空間中,弱化孩子就診時的不良情緒。
▲空間與心理
在任何空間中,一旦消除彼此的障礙,就能營造更輕鬆自由的氛圍。當我們無法從根源消除孩子們的緊張情緒時,就從空間開始,通過優化布局,合理增設多功能區域(遊戲區、繪本區等)的方式,適當轉移孩子就診的注意力,更有利於疾病的治療。
優秀兒童醫療空間設計案例分享
項目:米芽親子口腔門診
地區:廣東深圳
面積:351㎡
▲門頭
米芽齒科主打青少年正畸治療,但作為親子診室,在為3~16歲少年兒童服務的基礎上,也可覆蓋其他年齡層人群的口腔治療。
▲大廳
設計師以「突破」為主題,將設計延伸至兒童心理,通過對空間環境的優化,緩解孩子對「看牙」的焦慮,讓空間充滿關懷。
空間色彩不再單純以冰冷的大面積純白色做裝飾,而是增加漸變粉色、綠色和橘色的多彩點綴,讓空間更具層次,更有質感,同時也更精致。
▲繪本區
面對小面積門診,設計時更應考慮空間規劃的合理性,否則就會更顯雜亂無序。於是設計師決定賦予診所大廳多樣化的權力,在有限的空間內,將前台區、繪本區及遊戲區貫通,集接待、收銀、玩樂於一體。
在巧妙的規劃之下,既能有效提升每一寸空間的利用率,更能多方面弱化孩子就診的緊張心理。在加深品牌特色的同時,創設專屬孩子的友好型就診空間。
▲診室
小空間的收納問題,也被安排得明明白白。按壓式收納櫃巧妙藏身背景牆中,大大提升空間的整潔性;寬闊的走道是家長的休息區,與治療室只有玻璃門之隔,足以讓年幼的孩子感受到家長的陪伴;還有懸浮式洗手池設計,滿滿未來感……空間瞬間被賦予更多積極含義。
空間是靜止的,而人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卻會隨著場景轉換而變動。設計師盡量多地從細節入手,只為營造出不同以往的、溫馨舒適的診所環境,讓每一位來這里治療的孩子,都能以更好地心態去面對、去接受。
優秀的設計如何定義?不僅是以視覺和心理去評判,更是以運營成果為歸依。一個成熟的設計作品,總是能為運營帶去更多的助力,旁敲側擊地抓住所有人的心,從而促進行業整體的發展。
孩子抗拒冰冷的醫療器械,是出於身體自我保護的本能。但專業的兒童空間設計師,往往能更好地平衡設計與心理的關係,營造充滿關懷且輕鬆愉悅的空間氛圍,將對兒童心理研究貫穿設計始終,同時將設計與運營的關係連接更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