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19樓里最火熱的話題大概就是升學,尤其是正處於幼升小和小升初階段的家長,不僅要研究學校,還要考慮在正式開學前,怎麼給孩子創造一個更舒適的居住和休息環境。
來感受一下網友們的話風是這樣的:
19樓裝潢APP網友@胸大腰細的馬鈴薯,最近為了給3周歲的孩子改造一個兒童房,拆掉了曾經心心念念的榻榻米房。
另外一名網友@xu720519在蕭山老城區有套58平的老破小,因為家里有兩個小朋友到了學齡期,所以想把房子重新裝潢下,給孩子們一個更舒適的家,但因為面積有限,所以兒童房如何設計成了大問題。
隨著中國家長居住理念的改變,這兩年,兒童房的設計越來越受重視,從以前清一色的粉紅、深藍甚至花里胡哨,轉而注重功能、舒適和環保。
在設計兒童房之前
先理清楚孩子的具體需求
老一輩的家長對兒童房的認知,大多數停留在次臥+一點童趣的層面上,所以兒童房的很多設計,其實都不能很好地滿足孩子的需求。現在的家長雖然有了兒童房的設計意識,但是又因為想要的太多,不知道該如何選出兒童房最需要的元素。
其實,在設計兒童房之前,家長們應該先理清楚:設置這樣一個兒童房,到底是為了滿足孩子的什麼需求。
大部分家庭給孩子準備單獨的房間,主要是為了兩個目的,一是滿足孩子的使用功能(學習、休息、娛樂),另一半是為了讓孩子有自己的個人生活空間。
為了達到這兩個目的,還必須考慮孩子異於成人的特徵。
1. 身心尚未發育成熟
2. 有強烈的好奇心
3. 需要陪伴和督促
4. 成長迅速,需要變化
在此基礎上,兒童房最基本的設計要求也就一目了然了。
1. 安全(身體安全以及安全感)
2. 簡單(讓獨立生活變得容易)
3. 有趣(滿足好奇心,從生活中學習)
4. 可變(一成不變的兒童房,沒幾年就過時了)
充分考慮不同年齡段的需求
休息、玩樂、學習各有側重
很多娃爸娃媽們在做兒童房規劃時,都會犯一個錯誤,那就是什麼都想要,想在一個兒童房里,一攬子完成休息、娛樂、童趣、學習、閱讀等方方面面。先不說一個空間里能不能做到這些,光是這樣的思路就有極大的不合理性。
事實上,任何脫離年齡考慮的兒童房設計,都是「耍流氓」,孩子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完全沒有必要面面俱到。
#1-3歲
在國內,1-3歲的孩子,基本上不會自己單獨睡一個房間,這時候沒有必要過早安排兒童房,一張舒適環保的爬行墊,足夠解決它的活動和娛樂需求。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牆上給寶寶安裝一面鏡子,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
#3-6歲
隨著孩子上幼兒園,慢慢脫離大人有了獨立意識,這時候很多家長開始考慮培養孩子的獨立性,讓他們擁有自己的兒童房。
在功能規劃上,娛樂為主學習為輔,家具盡量靠牆,留足充分的活動和探索空間。這個階段也是孩子培養制度感和生活習慣的黃金時間段,可以通過簡單的收納組合,幫助他們養成物品分類、收納的習慣和能力,並且慢慢建立起空間的歸屬感。
考慮到空間的可變性,這個階段不建議做全屋定制,以可移動的家具為主,方便將來更換調整。
#6-12歲
進入小學後,學習成為孩子日常的主要任務,基本上占據60%以上的時間,這個階段的兒童房布置,更多地要滿足孩子的學習需求,書桌、書架、收納櫃這些都是必要的設備。
另外,這期間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變強,也有了隱私意識,有的孩子可能還會迎來第二個叛逆期,最好給他們準備一個私密的小角落,比如飄窗、閱讀角等等,讓他們可以放飛越來越強大的自我。
#12歲+
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算是個「小大人」了,關於房間的布置,可以更多地尊重他們自己的想法。
除了提供基本的設置,不要把兒童房布置得太滿,留足空白讓他們自己去參與空間規劃和布置,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並把這些愛好融入到房間里。這種參與會讓他們有成就感和維持空間秩序的責任感。
用簡潔的設計保持專注力
讓收納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老觀念的想法里,兒童房要有童趣,並定要東西多、顏色多,有些家長就會往里塞很多東西,還會把房間弄得五顏六色。但其實,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一直很重要,那就是專注力的培養,這個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習能力和效率,而顏色過於鮮艷又太滿的兒童房,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於保持專注。
另外,設置獨立兒童房,家長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這其中就包含責任感和生活習慣的養成,而收納就是很重要的一項習慣。
收納思維的培養,需要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去引導和提供幫助,比如在孩子不同的年齡段,可以用不同的收納工具幫助他們學會收納並樂在其中。
19樓論壇里有位家長分享過她的一些經驗。她會給3歲的女兒準備帶數字的不同顏色的開放式收納盒,然後平時就給她灌輸不同的玩具放在不同盒子里的概念。1號藍色盒子和小豬佩奇一家的房子,2號紅色盒子是托馬斯的家,3號綠色盒子放的是各種積木玩具……無形中把數字、顏色以及歸類的概念都融入其中。
如果家里有入學後的大孩子,同樣可以用洞洞板、收納盒、便簽等工具,幫助孩子養成分區收納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