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滿族人最具代表性的服飾是長袍和襯衫。起初沒有旗袍的說法,非滿族人稱這種滿族人(旗人和旗內其他民族的人)的傳統服飾為旗袍。後來由於這種說法流傳很廣,滿族人也把這種袍和衫叫做旗袍。
旗袍是為了方便草原人民的遊牧生活而出現的,最初的樣式比較簡單,一般是圓領、大翻領、窄袖、紐扣。與中原傳統的寬袍大袖的服飾大相徑庭,騎射自如。
最初的清朝的旗袍清朝的原始旗袍
女式旗袍和其他旗袍一樣,款式不斷變化。
晚清漢族女子服飾晚清時期的漢族女性服飾
晚清旗女晚清旗女
進入民國以後,由於思想解放和西式服裝的影響,除了南方少數民族和一些與少數民族雜居的漢族外,大衣和裙子的繁瑣鑲嵌很快被淘汰和簡化。
1910年代照片1910年代的照片
19世紀20年代「倒大袖」襖裙在19世紀20年代,「倒大袖」外套裙子
1925年宋慶齡老照片,基本也是倒大袖。1925年宋慶齡的老照片,基本都是倒袖。
20世紀20年代,皮裙流行的同時,長馬甲也很流行,穿在短夾克外面。後來因為穿脫麻煩,夏天又厚又熱,就乾脆把馬甲和短外套合二為一,變成了有袖子的「假兩件」,於是旗袍的雛形就誕生了。
民國時代月份牌民國嶽躍品牌
王漢倫(左)與胡蝶(右)都穿旗袍馬甲合影王漢倫(左)和胡蝶(右)都穿著旗袍背心合影。
20世紀20年代流行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的長袍造型,被民國時期的婦女吸收,西方的服裝款式不斷改良而成。它改變了長期以來中國婦女胸、臂的舊面貌,使婦女的體態和曲線美得到充分展示,適合當時的時尚,為婦女解放做出了貢獻。所以民國時期旗袍之所以流行,當時的很多學者和媒體都認為,民國初年女性為了尋求思想獨立和女權解放,模仿男性穿長袍是一個重要原因。
秋瑾穿男式長袍老照片秋瑾穿男式長袍的老照片
後來旗袍幾乎成了中國女性的標準著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達官貴人的妻子都穿。旗袍甚至成為社交場合和外交活動的正裝。後來旗袍也傳到國外,被其他國家的女性模仿。
我們來看看民國時期的旗袍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