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95後夫妻轉戰4省抗擊疫病。「防護服是我們穿過的最漂亮的情侶服。」
兩人輾轉各地的車票兩個人周遊全國的票。
對許夢涵和王雨倩來說,他們是情侶,也是並肩作戰的「戰友」對於許和王,他們是戀人,是並肩戰鬥的「戰友」。
頭條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楊雪晴受訪者供圖
「我們去過哈爾濱、蘭州和延安,現在我們在鄭州新冠肺炎的核酸樣本檢測一線。「從去年8月開始,河南籍大學生許和女友王輾轉四省,奔走在疫情第一線,爭分奪秒檢測核酸樣本,與病毒作鬥爭。
他們是同學,是戀人,是「戰友」。雖然很難連續四處旅行,但他們在短時間內得到了鍛煉。並肩作戰的那一天,他們見證了彼此的責任;這種特殊的經歷也讓他們成長了起來。「防護服是我們穿過的最美的情侶裝」。
四個省抗擊疫情,他們直接面對新冠肺炎。
許1998年出生於平頂山;王和今年1歲,家在鄭州中牟。兩人都是新鄉醫學院三泉學院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大四學生。
去年6月,他們被分配到鄭州凱普醫學實驗室實習。一個多月後,鄭州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他們主動報名參加了新冠肺炎的核酸樣本檢測,選擇了與病毒直接對抗。「我們是醫學生,學的是檢驗技術專業。參加抗疫運動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我們應該做的事情。」
「在這100多天里,我們一起經歷了哈爾濱的嚴寒和蘭州的乾燥,也一起經歷了延安16個小時的高強度工作,從考驗小白到變得熟練。」許告訴《頭條新聞·河南商報》記者,雖然連續四處奔波很辛苦,但大規模、高強度地在新冠肺炎參與核酸樣本檢測,也讓他們在短時間內得到了磨煉和成長。」起初,他們可以在一小時內完成200多項測試,現在他們可以在一小時內輕鬆完成400多項測試。”
「剛開始測試的時候,我不敢說實話。」在他們實習之初,許和王都沒有主動申請去做核酸樣本檢測。對他們來說,新冠肺炎核酸樣本是危險的,他們需要高度謹慎。隨著他們經歷的事情越來越多,他們已經克服了內心「總得有人去做」的感覺。
王告訴《河南商報》說,對他們來說,在新冠肺炎參加核酸樣本檢測是非常有意義的。每次她都要求自己快一點,「我們在和病毒賽跑。如果我們再快一點,檢測結果會早一點出來,疫情可能會早一點得到控制,城市會早一點解封。」
他們有多努力去做更多的測試並盡快得到結果?
穿著不透氣的防護服,在實驗室里呆了8個小時,在這期間,許和王不吃不喝不上廁所都是正常的。他們並肩作戰的日子里,除了業務能力的成長,也看到了彼此的擔當。
而這麼多次的支援經歷,延安那一個月的支援給他們的印象最深。許回憶說,對延安的支援屬於「中間作戰」。原計劃去Xi安,但高鐵快到Xi安站時,臨時接到通知,延安急需新冠肺炎核酸樣本檢測人員。「延安的氣溫比Xi低,我們倆都沒有臨時帶厚衣服。」
許介紹,剛到延安時,能檢驗新冠肺炎核酸樣本的人很少。第一周,他們7個人分兩組三班倒,每天要工作16個小時。
“為了做更多的測試,她總是在晚飯後完成工作.”在延安支教時,許對王的「不顧一切」有著深刻的體會。「那一個月,我基本上每天都要陪她吃一次泡麵。」
回憶起那一個月的經歷,許仍有些感觸。
幾百次,他總是把他們都照顧好。
在實驗室檢測新冠肺炎核酸樣本時,有一個在取樣時移除八通管蓋子的程序。因為每個人在進入實驗室前都有充分的保護,至少要戴兩層手套,所以這個過程只能用指甲摳。
「如果用指甲摳,一不小心樣品溶液就會灑出來。如果是陽性樣本,很容易被感染。」王告訴商報記者,這一步特別傷指甲。「一兩次還好,但是幾百次或者幾千次,指甲就受不了了。往往是長的時候,長的時候,不好。」
「我們在延安的時候,我們班一起排隊。每次我們一起進實驗室,他總是做所有的取樣工作。」王對說,「現在他兩個拇指上都有老繭了。”
據王說,她和許報名參加了來自哈爾濱和甘肅的支援。這次在延安支援,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單位直接把許指派給了過去。「他是我們實習小組的組長。他每次去支援新冠肺炎的核酸樣本檢測,都會先報名。」
“知道他要去,我自願和他一起去。”王對說道。
店鋪關門,快遞停止,街頭空空擺蕩…這是他們支持的地方的常態。他們沒有見過四個省很多不同的城市景觀抗擊疫情,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實驗室和住處之間奔波。
他們是同學,是戀人,是並肩作戰的「戰友」。
延安啟封后,許和王「無縫對接」,返回鄭州進行核酸樣本檢測。回顧這半年多的防疫路,「每次出門,學校的老師都會聯繫我們,提醒我們注意防護,小心點。」王每次去支援,都是上車後才給父母發信息。「他們總覺得我還是個學生,還年輕。」
「但現在我也逐漸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兵’。不管多少,我都可以貢獻。」王說,對於未來,他們計劃畢業後繼續在從事核酸樣本檢測工作。
「所以我們可以在有需要的時候做一些事情。」王對說道。
從在一起的日子開始,許和王一起努力,通過高考進入新鄉醫學院三全學院,一起轉戰不同的城市抗擊疫情。許說,「我們是同學,是戀人,甚至是‘戰友’,防疫情的防護服是我們穿過的最美的情侶裝。」
資料來源:Dah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