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20年代流行的旗袍,是由中國傳統的長袍造型,被民國時期的女性吸收,不斷改良而成。當時沒有專業的服裝研究中心,服裝款式變化到千家萬戶,在時代的影響下不斷變化。
從20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末,中國旗袍流行了20多年。經過領子的高度、袖子的長度、開叉的高度等幾次款式的變化,完全擺脫了舊的款式,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婦女的舊面貌,充分展現了婦女的體態和曲線之美,正好適合當時的時尚,為婦女解放做出了貢獻。藍色旗袍是當時女學生中最流行的,一時間不脛而走,全國各地紛紛效仿,幾乎成為20世紀20年代末中國新女性的典型著裝。值得一提的是,當時的摩登女郎、名媛、影星等。引領時尚潮流的,在旗袍風格上不落俗套,也促進了它的發展。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旗袍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準服裝,民間婦女、學生、工人和權貴的妻子都穿旗袍。旗袍甚至成為社交場合和外交活動的禮服。後來,旗袍也流傳到國外,供其他國家的女性穿著。
1984年,旗袍被國務院指定為女外交官的著裝。
從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始,在中國舉辦的歷屆奧運會、亞運會和國際會議、博覽會上,旗袍都被選為禮儀服裝。
2011年5月23日,手工旗袍成為國務院批准的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2014年11月,在北京舉行的第22屆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中國政府選擇旗袍作為與會主管人夫人的禮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