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雪是一種情結雪是一個綜合體。
虞照
重慶主城區冬天濕冷,但很少下雪。氣象專家解釋說,主城四面環山,盆地氣候濕熱,地面濕度上升,可以使雲降雨,但溫度不會太低,很難冷凝水。所以每年冬至過後,重慶人都在問雪——附近哪里下雪了?哪里有好的雪景?成都周邊的雪場,四姑娘山、海螺溝、西嶺雪山,都是重慶人的熱門旅遊目的地。堆雪人,打雪仗,在雪地里撒一個快樂的孩子,在雪地里以各種姿勢留下美好的影像。這是重慶主城區人民對雪的渴望甚至情結。
小時候和援藏的父母在阿壩藏族自治州壤塘縣生活了兩年。縣城海拔近3500米,6月下雪,10月後封山。我對雪沒什麼好印象:半米深的雪沒到膝蓋,棉鞋外面必須穿雨靴;一封山,成都的蔬菜運不出去,家里只能用風乾的犛牛肉當飯吃。當我7歲回到重慶時,我震驚地發現,在重慶主城區,冬天下雪是一種奢侈,我每年都期待著雪雪。我只有三次主城下雪的記憶。
1989年,我在以管理嚴格著稱的寄宿制高中讀高一。期末考試臨近,努力學習的壓力無處發泄的時候,我遇到了雪。晨讀時推開窗戶,驚喜地發現,四季翠綠的南山,一夜之間變白了。視力好的同學說看到了銀色的老君洞道觀。於是十幾個人開始「密謀」,逃離晚自習。我們沿著黃覺古道來到南山文峰塔腳下。雪很薄,像山林里的紗籠,松樹尖上一點點,像雪白的兔子。世界是純淨的,月光是明亮的。十幾個少年在山里唱歌、做遊戲。我還即興創作了我中學時代的第一首詩:
在這個溫暖的冬夜和下雪的冬夜/我們快樂地逃向大山的懷抱/雖然這里沒有吉他,沒有溝火/我希望我們的友誼永遠不會融化。
天真沒教養,同學其實很喜歡。我很受鼓舞。我一個學期寫了一整本書,在年級抄的。這場雪讓我成為了同學心中的詩人。
第二次是1991年,當時我在上大學。同樣逃課看雪的故事,地點從南岸的南山換到了沙坪壩的歌樂山。歌樂山因大禹治水,召集眾賓客歡歌而得名。它是老巴渝十二景之一,「樂松靈隱」。18歲的時候,體力真的很好。同學們一口氣爬了300級樓梯,在結冰的山頂公園里狂奔。樹上的雪被我們抖落下來,聽起來像是一種靈性的聲音一樣美妙。逃課的人被班主任嚴厲批評,但沒有人後悔:那就是青春,無憂無慮,自由自在。我們要去看雪,去更遠更美的地方。
2016年主城區下雪,20多年沒有發生過了。快樂的重慶人都跑到街上看雪,像孩子一樣玩耍。我在家里25樓的窗前,手里端著一杯熱茶,看得有些茫然:南山還在不遠處。這是我少年時的雪花嗎?在山里睡了這麼多年,終於醒了來看我了,可是我的心還像少年時那麼清澈嗎?中年的小心思,也隨著雪花,飄在這個晶瑩無瑕的世界里。
今天突然發現下雪了。
早上醒來,朋友圈被雪刷屏。渝北下雪了,有照片為證!」我連忙向窗外望去,真的有片片雪花。主城在下雪。趕緊開車去南山。親戚朋友在土山廟、老君洞、月亮湖都發回了現場報導。南山的民宿和南山詩社的詩人們,今天剛好在開詩會,寫春聯,讓詩會在玉樹銀花的背景下更加浪漫。
那里下雪了嗎?請分享一下。山路滑嗎?有人冷嗎?微信群里,群友們有的拍照咨詢,有的在朋友圈看雪,更有對山里農產品的擔憂。微信時代,主城區的人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雪景的純淨和美麗,感受到人們內心的溫暖和善良。那群朋友忙著制定新年計劃,對著香腸、培根和豬肉湯流口水,互祝幸福。下雪了。挺好的。快到春節了。挺好的。
這場雪,優雅而莊嚴的到來,讓大家對歲月充滿了喜悅和希望,期待更好的新年。希望有歲月可以一起回首,一起深情變老。
(南岸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編輯:羅雨欣
編輯:陳太勇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