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出家、在家,都要珍惜學佛法的機會。印光大師開示:要上敬下和,要把我們生活過的有水準、有質量,生活不能亂,亂掉了,學佛基礎沒有了。
以佛法不壞世間法,佛法不離世間覺。這個「覺」字一定注意,很多人一開口就講錯,說「佛法不離世間法」,那這個不糟糕了!佛法不離世間去覺悟,不是不離世間法,世間法是錯誤的,佛法不離開世間去覺悟,苦難中也能覺悟佛法,是這個意思。很多人都會一開口就把這句話講錯,佛法不離世間法,千萬不要那樣!
佛法不離世間覺,佛法不壞世間法,佛法不會說破壞了世間的程序。我們弘揚佛法地方,這個地方肯定社會和諧。人好了、戒惡修善了,那家庭就會好,家庭和睦了,社會就會安定。
所以佛法無論在奴隸社會、在封建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還是共產主義社會,佛法永遠都是有用的。因為佛法不壞世間法,而且我們覺悟了之後,這個生命才真正的有意義。
聖嚴法師開示:
佛教的真理,是我空及法空以後所得的結果,我空了,煩惱障斷除,法空了,所知障斷除。我空之後即解脫生死,法空之後即不住涅槃。‘金剛經’所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便是說明我空的境界;‘煩惱即菩提(正覺),生死即涅槃(寂滅)’,便是說明法空的境界,非空非有,不落兩邊的中道妙理,也只有證了法空之後的人才能親自實證。
佛教的最後真理──證得二空究竟的真理,不在世間法中,已無名言可說,所謂‘離名言相,離心緣相’,便是究竟真理,勉強給它標出名目,叫做一真法界或真如理體。但是,佛教的究竟真理,雖然無可名狀,它卻並未離開世間萬象,世間萬象的某一象也都是究竟真理的一部分。因此,禪宗惠能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教的目的講空,是空去我執的煩惱障及法執的所知障,並不是要否定世間的萬象。佛教的真理是在一個覺字,唯有自覺才能了生死,唯有自覺覺他才能度眾生,唯有覺行圓滿才能成佛。
南懷瑾老師開示:
在經典中,有人問佛,世尊為何在娑婆世界這個臟地方成佛?佛說:你看到娑婆世界臟,只是看到了一面,它還有另外一面,與西方極樂世界及一切淨土一樣的光明清淨。所以佛立刻就現了神通,以足指按地,當時就現出了這個世界的光明面。這里是個話頭,這個世界有很清淨的光明面,同極樂世界一樣,以及其他佛世界一樣的清淨光明。
其次,佛說一切佛在成佛以前,必須要到這里成佛,在其他世界不容易成佛。例如天人很難成佛,北俱盧洲的人很難成佛,因為福報太好了,純樂無苦。就因為沒有痛苦的刺激,那里的人就不會有厭離心,所以一切眾生要想成佛的話,就必須要到這個世界來。這個娑婆世界是善惡參半,苦樂參半,一切參半,而且痛苦的多。因為痛苦,所以才容易修道,沒有眾生何必成佛呢?沒有眾生也不需要有佛了,因為個個都是佛嘛!何必另外來個佛呢!因為有眾生,有苦惱,才有菩提,才能成佛。
佛法在世間是見地,也是行願。因為世間是五濁惡世,所以需要布施,需要守戒;因為世間是很痛苦,很壞的,所以在這里自度、度人,才能圓滿功德。這是以第二義來講的,在形而上道而言,並沒有什麼世間與不世間的分別。
六祖壇經中告訴我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開世間,無法求得覺悟;若沒有痛苦,則不知快樂的舒服;若沒有煩惱,亦不知清淨的安詳。所以煩惱即是菩提,也可以從這個層面來發揮。離世覓菩提,真跳出世界、三界外,本身就是佛了,已經在菩提中,不須再求菩提,沒有成兩個佛的道理。所以大乘佛法說佛法在世間,是指「行門」而言。
打坐修道不過是行門的萬分之一而已,其他做人做事,通通是佛法的行門,所以講佛法不離世間,就是這個道理。千萬不要以為佛法不離世間,你一方面修道,一方面就想,一切功名富貴,酒色財氣樣樣都要,如這樣想,那就錯了。
維摩經上講,蓮花在乾淨的泥巴上,以及高山頂上清淨的地方是不會長成的,要在最髒、最濁、最低下的地方,蓮花才會生長得越茂盛、越清香、越純淨,花也越大,而且纖塵不染。蓮花就是學佛的精神,所以以蓮花代表佛教,是在五濁惡世中,最髒、最難的地方成就,佛法在世間就是這個道理。
不要認為佛法既然在世間,不一定要出世,沒有這回事,還是要出世。不過出世與出家是有分別的,世俗上出家只是離開了此家,而到了彼家。出世是離開了這一世,而到了另一世。沒有到達跳出三界外,仍然還在此世間之內。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才是真正的出世,這個基本的道理要搞清楚。
光明佛壇【gmfotan】
已擁有30餘萬關注讀者,為免費的公益佛學、修行、傳播正能量的悲智佛學平台。光明佛壇宗旨是讓您每天親近佛菩薩,學習善知識,明辨人生真諦,傳播正能量,積累福報,讓生命充滿慈悲與智慧!
搜尋本平台總目錄:回復@;選擇往期文章,回復刊數,如想閱讀第500期,回復500;也可以通過「查看歷史消息」檢索。
以下是近期讀者閱讀或轉PO最多文章:
【679】七夕 | 佛教如何看待愛情
【678】星雲大師——人生聚散總是緣
【677】成熟的最高境界
【676】南懷瑾先生:持誦準提咒的九品成就
【675】持戒念佛,父母也得利益
【674】佛教的超度亡靈
【673】誦經拜佛可以改變人的命運
【672】南懷瑾先生:人生在世的八大天機
【671】星雲大師:初入佛門該怎樣修行
【670】圖文《佛說盂蘭盆經》
【669】南懷瑾老師談阿彌陀佛
【668】壯觀 | 宜興大覺寺350人短期出家
【667】大德如印光者,三百年來一人而已
【666】星雲大師:如何分辨邪教
【665】中國佛教的痛:北京佛寺五分之四不屬僧人
【664】圖文《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
【663】台灣法師談釋永信事件:佛教要有勇氣面對醜聞
【662】隆重紀念觀音菩薩成道日,大慈大悲觀世音專刊
【661】圖文《心經》(王菲讀誦)
【660】圖文《金剛經》(王菲讀誦)
【659】禪坐關鍵:七支坐法
【658】《地藏經》的功能和讀誦
【657】圖文《佛說阿彌陀經》(六和敬共修讀誦)
【656】測測自己學佛是否走對了路
【655】佛教徒最向往的朝聖:四大佛教聖地
【654】不做十種奇怪學佛人
【653】靜波法師:容易被誤解的開光
【652】十八種病的心念誘因
【651】賢公和尚 佛門榜樣
【650】令人敬仰的四位念佛人
【649】讓眼睛快速清晰明亮:般若法眼
【648】藏傳佛教常用咒語
【647】南懷瑾:人死亡到投生之間的中陰身
【646】星雲大師:我一生中最受用的「十句話」
【645】精美藥師佛聖像珍藏百圖
【644】帶你看看地球上的六道
【643】淨界法師:五種因緣菩薩不賜財富和地位
【642】精美彌勒菩薩聖像珍藏百圖
【641】放縱嗔心的後果
【640】精美地藏王菩薩聖像珍藏100圖
【639】惟覺老和尚:人生要追求真正的富貴
【638】星雲大師:我解決困難的方法
【637】精美觀音菩薩聖像珍藏百圖
【636】生命有十件無能為力的事,必須放下
【635】大德開示:殊勝的度母修法
【634】精美阿彌陀佛聖像珍藏百圖
【633】十首禪詩悟禪境
【632】精美釋迦牟尼佛聖像珍藏百圖
【631】宣化上人:人死後,燒紙錢,根本無用
【630】做生意和學佛
【629】世間最困難的戰爭是內心佛魔之戰
【628】四個經典人生故事
【627】人生為什麼不能十全十美
【626】從國民黨高官到一代高僧
【625】印光大師說慈悲放生十大功德
【624】修行人要放下四種畏懼
【623】修行人應掌握的四種精進方式
【622】圖說黑唐卡
【621】蓮池大師:三種人雖念佛而不得往生
【620】海濤法師出家的故事
【619】大安法師:適合現代人的十種念佛方法
【618】物理學再次趨近佛學:宇宙的本質是緣起性空
【617】五毒月的由來和禁忌
【616】今生來世,種因得果
【615】星雲大師:我最後的遺囑
【614】傳喜法師:修行路上人品很重要
【613】生病是消業修行的機會
【612】元音老人:打坐方法
【611】圖說禪坐
【610】南懷瑾:真正的修行是紅塵煉心
【609】禪坐前八個準備步驟
【608】印光大師談女性如何做人修行
【607】請理解出家人
【606】佛門弟子張國立
【605】中國歷史上的十大名僧
【604】改命要先知命
【603】散文 | 心中有愛,人間即是天堂
【602】黃財神 – 願見者財富圓滿(18寶圖)
【601】金剛經 / 要解
【600】索達傑堪布:神奇「念珠那些事”
關於作者:
學習、交流、參悟智慧人生,研習佛法,修持大乘密法,實踐究竟實相,圓滿無上菩提。
微信號:gmfotan